取消檢疫豁免 只是爭取通關第一步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周二(26日)宣布將取消大部分豁免檢疫群組,明言希望中央政府能更有信心與香港恢復通關。此舉無疑影響外資企業的人士等來往香港,但減低醫療衞生風險能有助通關,更何況不少外資即使在香港營商,主要業務仍是在內地,落實陸港通關外資也能受益。

現時36類從內地、澳門或台灣抵港者和12類從海外抵港者可以免檢疫,後者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上市公司董事、高級行政人員,內地設廠港商等。另外,政府也可酌情豁免個別人士強制酒店或隔離設施檢疫。

豁免檢疫安排一直存在漏洞,去年有海員把病毒帶入社區引起第三波疫情,政府亡羊補牢取消其免檢疫資格。到了今年,有外交人員家人在家居檢疫期間測出確診並被揭曾外出,猶幸病毒未擴散。

特首林鄭月娥10月26日在行政會議前的記者會上表示,大部分豁免檢疫進入香港群組將取消。(梁鵬威攝)

外商也是陸港通關得益者

取消檢疫豁免,無疑會惹來質疑聲音。政府宣布收緊的前幾天,亞洲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ASIFMA)才致函政府,質疑「清零」策略削弱香港和內地與資本市場國際化、整合和經濟發展的長遠利益,削弱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該會又指近一半成員公司正考慮把部分業務和員工移離香港。

然而,即使從營商角度考慮,取消大部分檢疫豁免對香港的短期或有打擊,卻可換來更長期的好處。香港是內地的經濟門戶,服務大量內地企業。根據投資推廣署和政府統計處統計,按母公司地域分類,在本地設立的地區總部或辦事處當中,內地企業佔首位。港府重視與內地通關高於海外通關,反映現實需要。進一步說,若然內地香港通關,有內地業務的外商來港後或可免檢疫回內地,省回一次檢疫時間,對他們也有好處。

第三波疫情與海員有關。(資料圖片/蔡正邦攝)

港府要備有通關方略

第二,即使收緊豁免政策,外地人員仍可來港,只是要完成強制隔離要求。事實上,政府現時開出針對金融業及上市公司合資格人士的豁免強檢安排也有多項條件,而且申請者不算踴躍。政府指由計劃一年半前實施至本周一(25日)共收到388個申請,當中86個獲批,280個申請被拒絕或撤回,其他申請正在處理。這就是說,即使取消此類豁免,消除一個防疫漏洞,而實際影響有限。權衡輕重,盡快恢復與內地通關始終為首要。

林鄭稱變更檢疫安排是「成熟一項推一項」,令中央有信心讓香港通關,例如預告通關初期規模小並有配額。當內地嚴防疫症缺口,通關步伐必然是按步就班,但港府亦要備有整全的通關方略,例如何時推行商務往來,旅行團、自由行往來。當然,港府亦要繼續設法推高長者接種率和落實第三針接種,鞏固保護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