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疫苗護照」要謹慎和公平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日前建議在本地推行「疫苗護照」,亦即要求市民出入公共場所前須出示疫苗接種記錄。他認為兩劑疫苗接種率要到99%以上才能避免跟內地或海外「通關」後再引爆,並且直斥「不合作的人始終不合作」,故此希望政府能有進一步行動來鼓勵全民接種。

截至本星期四(11月11日),本港已接種第一劑及第二劑新冠疫苗的人口分別為465.88萬人及446.31萬人,各自約佔去全港人口的69.2%和66.3%,並且當中也只有20歲至59歲組別的接種率高於七成。另外,免疫力弱病者和長者、醫護人員、長期病患者、邊境工作人員等較高感染風險人士該天起亦可獲安排免費接種第三劑疫苗,首天接種者有1.68萬人。

須做好辨偽與疫苗供應

袁國勇多次提出香港應該仿傚以色列的「疫苗護照」政策,但其發言重點主要是強調當地民眾須先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才能進入公共地方或食肆,而類似措施在法國、義大利、德國等歐美地區亦有推行。鑑於這些地方出現了一些偽造文書或應用程式,日後本港若真有意推行「疫苗護照」,必須先認真處理好辯偽問題,避免再發生類似「安心回家」程式的案例。

更加重要的是,以色列其實在上月曾經更新它的「疫苗護照」政策,規定只有半年內曾接種兩劑疫苗或已接種第三劑疫苗者符合資格,結果對不少未及接種第三劑疫苗的人構成相當困擾。考慮到抗體數量會隨着時間消散,這種更新「疫苗護照」標準做法在科學上不無道理,可是如果袁國勇的建議包括引入此項措施,港府一定需要確保疫苗長期供應沒有問題。

倫理要求確保平等執行

世界衛生組織一個工作小組曾在今年2月撰文探討過「疫苗護照」的倫理考量,指出應該「採取措施以降低對未獲得認證人員造成的潛在傷害,防止對其產生過重的壓力以及違反個人自由和權利方面的規定」。去到8月,世衛又公布了《COVID-19證書數字文件:疫苗接種狀態》,重申電子版本「疫苗護照」須避免對無法獲得特定軟件或技術的人造成不平等。

無奈以特區政府在推廣「安心出行」應用程式及安排檢疫豁免群組方面的往績來看,官員在設計相關政策上往往都是做不到公平看待,既沒有留意到一些弱勢社群特殊需要,同時也有意無意地在製造漏洞與縱容「特權」。坊間之所以有人對推行「疫苗護照」欠缺信心,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恐怕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