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平台經濟 香港不能落後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內地交通運輸部、中央網信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八個部門在本周二(11月30日)聯合發布《關於加強交通運輸新業態從業人員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督促網約車平台企業向司機交代抽成,以保障司機合理勞動報酬和加強反壟斷的執法力度。這是繼今年7月發表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的指導意見後,內地監管部門再出招規管平台企業。

平台經濟既革新了營商和工作型態,同時增加了從業員的剝削,需要新法規彌補漏洞。香港的外賣平台企業最近經歷起伏,Uber Eats宣布結束外賣送遞服務,外界關注餘下兩家平台會趁機再削減送遞員待遇。港府不可怠慢,應增加這群勞動者的工作和社會保障。

內地要求平台企業交代抽成

《意見》的總體目標是確立網約車司機的權益保障制度,平台要向司機和乘客交代計價和分配收入規則,特別是平台的抽成,而抽成比例要公開並有上限。此外,平台要本為自僱的司機參加社會保險,確保司機報酬合理,並公開報酬計算規則,休息時間要足夠而且不得以衝單獎勵等方式引誘司機超時工作,司機評分不能與工作時間、派單制度等掛鈎,打擊壟斷,鼓勵司機加入工會等。

滴滴、美團等平台企業被審查,意味着中國平台經濟已經進入規範化管理時代。(美聯社)

在今年7月,內地政府部門已針對餐飲平台企業訂立一系列規管,例如不得把「最嚴算法」作為考核要求,要透過「算法取中」等方式,釐定外賣送遞員的合理訂單數量、準時率、上線比率,以及適量放寬送遞時間。在此之前,內地外賣平台巨頭美團公開訂單分配機制,例如派單給誰是基於送餐距離最短而且時間充裕,而餐廳可以上報出餐情況,免得送遞員久等。

內地政府透過兩份意見制止平台藉逃避僱傭關係省回勞動成本,藉大幅抽成奪走勞動成果,以致利用演算法不斷催迫司機和外遞員工作。平台經濟挑起勞資矛盾,在世界各地不乏事例,但內地政府出手整治的力度可謂既精準而廣泛,而當香港的外賣平台企業經歷震盪,送遞員的待遇有機會再遭剝削,港府應及早保障他們權益。

平台從業員要勤勞有價

本地三家主要外賣送遞平台之一的Uber Eats宣布在年底終止在港運作,專注發展Uber Taxi市場。當然,本地新冠疫情穩定,外賣需求下降,加上市場統計本地Uber Eats在今年首四個月的收入佔有率只有約5%,估計公司因為難敵競爭而決定退出。

Uber Eats早前透露有700位送遞員,也許當中不少同時在其他平台服務,未必因業務結束而直接失去飯碗。更值得關注的是,餘下兩個主要平台會否因為競爭者減少,更有條件削減送遞員的收入。

Uber 11月30日宣布,將於12月31日晚上11時59分終止Uber Eats平台在香港的運作。(資料圖片)

誠然,外賣是個開放行業,成為送遞員相當容易,當人數多而訂單量降,平台會傾向調低送餐費以減輕開支,而送遞員為了搶單,單價低也會繼續接下。然而,送遞員的收入減少,就需要工作更長時間才維持收入,這對全職送餐者的打擊甚大。

香港當然不能照搬內地的規管措施,但至少要檢討平台經濟工作者的處境,例如要求公司正式聘請實際上全職的送遞員為僱員,讓僱員收到基本月薪、安全保障和強積金等福利。政府亦應與外賣平台磋商,把服務費算式、派單機制和抽成比例完整告知送遞員,以便送遞員預先計劃工作量和報酬,又可比較哪間平台較看重勞動回報。

平台經濟在香港愈趨普及,光是兩家主要外賣平台已有約四萬名送遞員,佔勞動人口1%。勞福部門仍然輕視平台經濟衍生的糾紛,既落後於各地政府的規管趨勢,亦難以實踐剛改革的價值觀教育,當學生、青年覺察到勤勞過後未必得到對等的回報,怎能要他們認同其他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