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問題說明了國家安全威脅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踏入12月,烏克蘭局勢再度緊張起來。烏克蘭與俄羅斯被指在邊境增兵,並就此互相指摘。烏克蘭今年以來已多次表示很可能會被俄羅斯入侵,本月初再指俄軍在其東部邊境集結。俄方則反指烏軍本月在東烏急速屯兵,因而以增兵作為正當防衛手段。

軍事衝突一觸即發,國際社會都加入希望調停。美國總統拜登周二(7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視像會議,警告如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其將與盟友一起行動發動史無前例的經濟制裁。俄羅斯則要求美國及北約停止東進及向俄羅斯周邊國家提供武器。會議未有達成共識,可見各方分歧仍大。

不在自己的「後花園」

美國的經濟制裁不能扭轉關乎國家核心利益的行動。而烏克蘭問題對於俄羅斯而言,正是寸步不能讓的紅線問題。追溯回2010年代,美國為首的北約和西方國家試圖將原在俄羅斯勢力範圍下的烏克蘭拉攏到西方陣營,部署將北約軍力進駐烏克蘭並建立導彈系統。烏克蘭本身已有不少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軍工基礎,而且與俄羅斯相鄰,一旦加上北約的支持,勢必成為俄羅斯重大安全威脅。

及至2014年,克里米亞在俄羅斯支持下加入其國,已反映克里姆林宮不會坐視西方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不管如何,烏克蘭即便要倒向西方陣營,普京也會認為必須去軍事化才可放心。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與烏克蘭的冒進政策有關。(美聯社)

烏克蘭須了解自身位置

克里米亞危機後,西歐各國已開始與俄羅斯接觸,試圖平息事件。在2014至2015年間,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與俄羅斯、烏克蘭及頓涅茨克地區民兵組織達成了兩次明斯克停火協定,讓頓涅茨克進入半獨立的狀態以換取和平。北約似乎也有意識地避免越過俄羅斯紅線,對烏克蘭加入北約的申請遲遲不決,反映西方並不想讓問題擴大。

惟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2019年就任烏克蘭總統後,明確不滿明斯克停火協定的安排,今年8月更通過《過渡政策法案》,似乎有意以軍事力量收復烏東地區。顯然他並沒有認清烏克蘭夾在兩大軍事勢力的危險位置,反而利用自身的地緣位置意圖將問題「輸出」到北約和俄羅斯。今年以來烏克蘭不斷表示俄羅斯即將入侵,自己卻亦不斷軍事集結,當下最需要冷靜和務實的似乎就是烏克蘭本身。

其實俄羅斯作為軍事大國,自然不會容許在附近出現嚴重的軍事威脅。正如冷戰時期在美國「後花園」加勒比海的古巴於1959年發動社會主義革命後,美國也如坐針氈,視其如肉中之刺。美軍1961年不惜幫助古巴先前的獨裁政權流亡軍反攻,亦即是著名的「豬灣事件」,但最終以失敗告終。翌年蘇聯打算在古巴部署具核打擊能力的導彈系統,美國更馬上準備開戰,古巴導彈危機差點引發超級強國的大戰。所以當俄羅斯要求北約停止東進,拜登回應稱不會接受俄羅斯的任何紅線,也應該反思一下古巴的往事。

2016年首爾當地民眾手舉廣告牌,抗議美軍部署「薩德」防導系統。(AFP)

同樣道理,台灣與朝鮮半島在地理上與中國大陸相鄰,假如被帶有敵意的對手部署軍力,也會對中國造成重大軍事威脅。這也是為何中國不會容許美軍在台灣島上部署;而2017年韓國試圖在國內部署美國提供的薩德反導彈系統也遭中國推出「禁韓令」作強烈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