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人以左翼政綱回應社會騷亂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2019年爆發了大規模反政府騷亂,其間有許多示威者在地鐵「跳閘」、破壞車站設施乃至向政府建築物投擲汽油彈,然後到了今年剛剛的星期日(12月19日),民眾在選舉投票選出了新一代管治者以求解決各種社會問題……上面描述的並不是香港,而是在地球另一面的智利。屬於當地左翼政黨聯盟「贊成尊嚴(Apruebo Dignidad)」的眾議院議員博里奇(Gabriel Boric)於第二輪總統大選拿到55.87%選票,來年將會成為全球第二年輕的國家領導人。

年僅35歲的博里奇在競選時提出左翼福利國家政綱,內容包括擴大公共醫療體系、免除學生債款、提高最低工資、增加礦產稅負,以及廢除退休金交給私人公司託管的制度。他在2012年已經成為學生運動的發言人,指揮數以萬計學生佔領多個校園,旨在反對政府處理學債問題不力。次年他隨即作為獨立候選人高票當選國會議員,打破了當時各大黨對雙議席單票制席位的壟斷,其後又於2017年在新的選舉制度下成功爭取連任。

当地时间2021年12月19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智利总统大选结束,现年35岁的左翼政党联盟“赞成尊严”候选人加夫列尔·博里奇,获得超过55%的票数,成功战胜来自右翼政党联盟“基督教社会阵线”候选人何塞·安东尼奥·卡斯特(获得44.15%选票),当选第34任智利总统。(视觉中国)

前年騷亂引發社會反思

當然,促使博里奇得以登上總統之位的契機,卻是2019年因地鐵加價爆發的連場示威。由於亂事之際適逢博里奇領導的「社會融合(Convergencia Social)」嶄露頭角,他得以趁機與別的政黨聯手促成全國制憲公投,藉此大幅加強了自身在左派黨團的影響力。至於人民對現任總統皮涅拉(Sebastian Pinera)與警察武力鎮壓的反感,也更容易令他們將身為前學運領袖的博里奇視為一位有先見之明的同路者。

不過,地鐵加價只是2019年智利示威的導火線,事件之所以迅速擴大為全國性騷亂,主要原因在於智利社會的深層次矛盾積弊難改。從上世紀70年代的皮諾切特(Augusto Pinochet)軍事統治開始,智利便積極推動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然而雖然國家經濟在外來投資下快速起飛,可是貧富懸殊問題依舊嚴重,通貨膨脹持續加劇,各行各業遭受寡頭壟斷,教育機會、醫療待遇、勞工福利都不均等。

儘管皮涅拉為平息民怨進行過一些小修小補的改革,但社會普遍認為一連串結構性問題跟皮諾切特時期沿用至今的憲法有很大關係,因為當中包含了將水當作私人權利等極度向上層精英傾斜的條款。最終皮涅拉被迫跟各大政黨合作舉辦制憲公投,而去年10月公投結果是近八成人贊成透過制憲會議修憲,到今年5月選出的制憲會議執政右派聯盟得票勉強僅得兩成,正好顯示智利社會對右派新自由主義作出深切反思。

智利總統皮涅拉回應示威者訴求,同意修改憲法。(美聯社)

群眾選擇揭示求變心態

從制憲會議選舉裏「素人」得票最多一事不難看出,智利社會確實急切渴望變化,而博里奇表面的極左主張正是因此獲得選民支持。與此同時,博里奇本人公開承認自己患有強迫症,也不只一次就某些失當行為公開道歉,其對手總是抨擊他取態激進、資歷尚淺,然而偏偏就是這些按傳統意見屬於缺點的性質,令他贏得了許多年輕民眾的支持,並且讓人感覺他是敢於認錯、勇於創新,最終幫助他勝出今次的總統選舉。

當然,這種求變心態先前或許幫助了博里奇當選,但未來亦有機會倒過來為其管治帶來壓力。在2019年預備制憲公投的時候,就有一些激進左翼份子不滿博里奇參與其事而退出聯盟;在「贊成尊嚴」的內部初選過程當中,博里奇亦曾經因此在民調落後別的候選人。特別他在當選後強調自己會成為「所有智利人的總統」,但兼顧各階層期望就意味着需要作出妥協,結果反而可能會令那些殷盼變化的人感到失望。

經歷兩年前的社會騷亂之後,群眾對於政府長年無效管治的不滿被燃點起來,港人對此局面肯定深有同感,而事實上智利、香港兩地所面臨社會與經濟問題亦真的有頗多相似之處。在不同的政治及選舉制度下,智利人民現在率先選擇了讓極左政權上台執政,而同類情況近年也相繼出現在其他有過西方殖民時期歷史的拉丁美洲國家,它們能否有效推行極左政策來解決長期存在的社會矛盾,無疑值得港人與治港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