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展現了香港創科模式成功和不足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港產人工智能企業商湯科技早前遭美國制裁,輾轉於上周四(30日)在香港掛牌上市,股價連日造好,市值已突破2千億港元,成為炙手可熱的創科股。這所科技企業的成功受惠於各項因素,包括主要業務涉及今時今日需求殷切的人工智能、人面辦識、AI芯片等技術發展,而且由於中國市場持續擴張,在中國穩佔了四成份額,被譽為「獨角獸」,奠定了在行業領先的地位。

這所人工智能公司起初是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成立的多媒體實驗室,研究員其後逐步把研究產業化,並且引伸到智慧生活、智慧城市和智慧汽車等領域。後來,除了在科學園建立出更大規模的創科公司,更獲風險投資公司注資,並發展至今。

商湯科技聯合創辦人徐冰認為,香港具很好科研環境。﹙林若勤攝﹚

把握香港和國家創科的有利條件

近年不少香港創科企業都正在摸索成功的模式,而事實亦證明香港得天獨厚的環境其實是可以孕育出更多這類型的科技企業。除了商湯,科大早前研發的無人機技術在今日亦已經成為了主導市場的大疆創新。

這些例子都說明,香港的大學環境給予了不少科研人才不可多得的環境開始產品的早期研發。甚至是香港作為亞洲國際的大都會,不同的人才都容易匯聚於這個城市,結合不同專長參與大學研發。而且,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亦明顯地較容易吸納基金早期支持。這些企業的早期研究和融資都是在香港進行,可見這個環境仍然創造了不少有利條件。

而不少這些企業後來都把握着國家的各種政策、稅務優惠,甚至土地和人才成本優勢,進一步發展它們的技術,這些亦早已成為了香港創科發展模式的一部份。商湯科技的技術在香港得到驗證後,便陸續在大陸不同城市進一步投入開發和銷售。大疆創新更把總部設於深圳市,並把研發和生產設於內地,香港則作為向外銷售的窗口。中國的市場、生產環境以至香港的國際條件、金融優勢所結合出來的「國際創新科技走廊」已經逐步成型。

近年不少香港創科企業都正在摸索出成功的模式,而事實亦證明香港得天獨厚的環境其實是可以孕育出更多這類型的科技企業。(資料圖片/吳鍾坤攝)

香港需完善這種創科生態圈的各種條件

雖然各種的環境條件早已逐步形成,甚至香港以至大灣區都已經創造出不少有利創科的生態條件,但始終現時成功躋身成為獨角嚴企業的創科例子卻仍然是少數,難言所有環境因素已經成熟。在這個時候,政府更加不能滿足於商湯這個成功的例子。創新科技發展的條件有賴政府繼續拆牆鬆綁方能夠有效鞏固,特首林鄭月娥在上年10月《施政報告》提出的「再工業化策略」,甚至是北部都會區、新田科技城等就更顯得重要。

或許我們都會理解科技研發並非政府投放越多資源就可以一步到位,當中涉及不少天時、地利、人和等環境條件。然而,政府作為推動相關發展的角色始終是不可或缺,甚至我們都會期待下一任政府能夠在這些議題上給予社會更明確的方向,完善這個生態圈的發展。科技發展將會是改變人類生活的模式,而失去了在這個範疇上的主動權時,亦是失去了掌握我們生活模式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