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組政府是否就政通人和?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本星期三(1月12日)新一屆立法會的首場會議上,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公布政府架構重組方案,內容包括增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分拆運輸及房屋局為運輸及物流局和房屋局等,同時亦會改組其他部分政策局以及理順它們的職能分工。有關方案獲得立法會審議通過後,將讓現時特區政府的「三司十三局」編制擴大成「三司十五局」。

政府提交給立法會的文件裏強調「涉及的新職位應主要局限於建議新設的政策局所須的額外局長及其辦公室人手,將財政影響減至最低」,並且預期兩個新增局長辦公室編制主要涉及局長、副局長、政治助理、政務助理和新聞秘書、私人秘書、文職人員等支援人員,全年開支參考現有決策局預算水平估計約3,200萬元。

林鄭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盧翊銘攝)

改組重要但舵手同樣重要

其實自從回歸以來,香港政府組織已有不只一次轉變。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就將文康廣播局改為資訊科技及廣播局、將規劃環境地政局分拆為環境食物局和規劃地政局,到他與曾蔭權連任時又分別將決策局的數目變為11個和12個,而前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再增設了創新及科技局,從而變成現行的「三司十三局」架構。

雖然經歷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架構重組,特區政府管治質素似乎卻未見有真正改善,相反社會撕裂、房屋短缺、產業單調與貧富懸殊等問題都是愈發嚴重。況且如果單靠分拆專局負責其事真能解決問題,成立六年多的創新及科技局豈非應該早將香港變成創科高地了嗎?可惜事實顯然不是如此。畢竟行政架構重要,但由什麼人去推行政策更為重要。我們樂見政策局的重組以展現政府對相關政策的重視,但對於新一屆政府的管治團隊將會如何,目前只能抱觀望態度。

港府應當汲收政策專才

與此同時,今次改組方案還有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那就是前身為中央政策組的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並未出現於新組織圖,文件更加直言它的未來路向「交由候任行政長官考慮」。過去中策組改為創新辦,便有意見認為是在壓縮制度裏安置政策研究人才的空間。假若方案將完全取消創新辦,似乎表示這種趨勢正進一步延伸。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2017年,任內首任施政報告中,宣布改組中央政策組為創新辦。(資料圖片)

被議員問及尋找政治人才加入港府一事時,林鄭月娥沒有直接回答,反而將焦點轉移到立法會上,她說:「政治人才、政治人物,不單止包括特區的官員,亦包括立法會議員」,但完善選舉制度後所產生的新一屆立法會,正好就是引入了不少專門從事政策研究的智庫人才,那麼按理港府未來尋找人才也應依循同一方向才對。

以往梁振英亦曾提出「五司十四司」改組方案,各方批評此舉將會加劇疊床架屋問題與導致不必要的財政開支,甚至被質疑是創造更多職位進行政治酬庸,結果終於胎死腹中。考慮到當年的討論存在政治主導色彩,今天大家或許未必需要對「三司十五局」方案急下判斷,可是我們仍然應該提醒港府注意前人所提出的種種顧慮,並在尋找適合人才方面倍下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