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普京又贏?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俄羅斯總統普京周一(21日)簽署命令,承認烏克蘭東部地區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獨立地位,並下令俄羅斯軍隊進駐當地以維護和平。普京這一著看來令外界憂慮,除了休市的美股之外,歐洲及亞洲股市跌幅顯著。然而,普京這一著根本不應該令人感到意外,至少美國總統拜登沒有如此。

拜登在克里姆林宮公布消息後不久便簽署了行政命令,禁止美國公民與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的新投資、貿易和金融往來。早前由基輔調往西部城市利沃夫的美國外交人員,亦隨即再向西撤離到波蘭。白宮顯然已預計到普京有這一著。更何況俄羅斯國會杜馬在一星期前已通過議案,要求總統承認烏克蘭東部地區獨立。事情並非突如其來。

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領導人在俄羅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出席總統普京簽署承認獨立地位外交文件的儀式。(Alexei Nikolsky, Sputnik, Kremlin Pool Photo via AP)

分離勢力既在 夯實政治現實

事實上,普京這一著並不是第一次用。十四年前歐洲傳出要讓格魯吉亞加入北約的消息,普京便借助了當地南奧塞梯的分離勢力介入戰爭,實際上令南奧塞梯從格魯吉亞中脫離,並承認其獨立地位。彼時北京奧運正在舉行,此時北京冬奧剛剛落幕;彼時拜登以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的身份親自到格魯吉亞與總統薩卡什維利商討局勢,此時他坐鎮白宮主持大局,盤算對普京的應對。

烏克蘭跟格魯吉亞同樣是蘇聯加盟共和國,同樣在2008年獲確定為「將會成為北約成員國」,同樣國內存在親俄分離勢力。南奧塞梯爭取獨立十多年,在2008年借機與普京來一個裏應外合。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則自2014年起由親俄武裝勢力管治,只是在《明斯克協議》下才維持着烏克蘭自治區的身份。

名義上是自治區,實際上基輔政府也管不了這兩個地區多少。遠的不說,近日隨着烏克蘭局勢升溫,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向東撤離居民,便是直接遷入俄羅斯境內。如今普京承認兩地獨立並派兵進駐當地「維和」,就是要夯實這個政治現狀,哪怕兩個「共和國」的身份只會得俄羅斯等少數國家承認。

八年之間烏克蘭南面失去克里米亞,東部缺了兩個地區,六十萬米方公里的版圖失去了四萬多。八年前,拜登作為副總統,與奧巴馬共同決定不採取軍事手段,只以經濟制裁對付普京政府。八年後的今天,拜登軍事干預的可能性仍然不大,經濟制裁就是他能打的一張牌。

經濟制裁不是不管用。普京2016年曾親口承認,制裁對他們能源技術的傷害尤其明顯。而俄羅斯的經濟增長亦跑輸多國。但經濟制裁一改變不了普京吞併克里米亞的決定,二力度太大亦會傷及歐美經濟自身,三隨着中美經濟實力此消彼長,經濟制裁對俄羅斯的威脅只會日益減弱。由此看來,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政治現實已非歐美能夠逆轉。

2014年烏克蘭親歐示威後,基輔政府轉為顯著親歐,東部地區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卻仍然以親俄為主。在俄羅斯承認兩地獨立後,當地民眾揮舞俄羅斯國旗慶祝。(AP Photo/Alexei Alexandrov)

烏克蘭東部:俄軍來了我帶路

俄羅斯據說已在烏克蘭邊境集結十五萬兵,如今可即刻進駐這兩個地區。加上日前國防部宣布在白羅斯軍演的部隊將會永久駐守,普京這樣便從南及北半包圍烏克蘭。北約尚未完成再向東擴張,已面對俄羅斯成功將軍事防線向西推進。即使北約哪一天真的要讓烏克蘭加盟,俄羅斯屆時的軍事動員亦將更快速而有力。說這一著先發制人是「普京又贏」,相信也不為過。

當然,這不是指俄羅斯沒有損失。經濟打擊是損失,北約可能會加強軍事部署,對俄羅斯構成更大威脅。但在北約向東擴張的大前提下,俄羅斯和歐美怎樣也是兩敗俱傷,分別只是雙方的相對得失孰大孰小。

歐美政府也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不論是十四年前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將會成為北約成員國」,或是八年前烏克蘭政府親歐,抑或現在總統澤連斯基向北約靠攏,每一次都惹起了俄羅斯的抵觸,即使是經濟制裁也沒有令其退卻。如果拜登能夠從這十幾年的經驗中學會一個教訓,那應該就是強硬的方法解決不了問題,沒有人是真正的贏家。

這個道理不只是對俄羅斯如此,放在中美關係也是如此。中國和美國各有需求,若不尋求最大的公約數以各取所需,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至於要面對大國的香港,更是需要這份智慧,懂得避免碰撞。解結不能用蠻力,否則只會愈拉愈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