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雲密布 妥協方能解危機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烏克蘭的緊張局勢升溫,最新報道指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集結的部隊已經超過13萬人,而美國白宮亦再次預警俄羅斯將在日內對烏克蘭發動襲擊,呼籲國民盡快撤離。外界都關注周二(15日)出訪基輔和莫斯科的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能否取得實質的外交成果,避免當地危機進一步惡化。

正當烏俄之間戰雲密布之際,俄羅斯電視台向外發佈了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向普京匯報最新外交斡旋的片段。片段中拉夫羅夫表示仍然建議循外交途徑解決紛爭,而有關建議亦得到普京答允。與此同時,有消息亦指俄羅斯防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已通知普京部份在白俄羅斯進行的軍演即將完成,部份部隊正返回軍營。外界解讀,種種消息顯示莫斯科方面仍然願意以外交方法處理現時緊張的局勢,說明戰火仍然未至於一發不可收拾。

圖為2月14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莫斯科與總統普京開會。(AP)

別忘軍事威脅只是手段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在周一(14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訪問時表示,普京一直尋求和西方領袖商談解決問題的做法。早前美國終於就減少軍事風險提出實質建議,儘管來自歐盟及北約的回應仍未理想,消息指,莫斯科當局亦正在仔細研究當中的內容,拉夫羅夫更形容部份內容具「建設性」,而且普京亦已原則上批准莫斯科當局草擬回覆。由此說明,今次的談判可謂需要莫斯科醜話說在前頭,英美等西方國家方注意到事態嚴重,甚至面對戰爭的威脅各國領袖才急不及待地前往莫斯科遊說,期望以外交斡旋取代代價沉重的軍事衝突。

事實上,俄羅斯對於烏克蘭加入北約的關注,甚至是對於北約持續東擴的疑慮早在2014年前後已經溢言於表。莫斯科方面的談判要求方得到美國以至各北約國家認真回應,但西方國家長年以來忽視俄羅斯對於國家安全問題的疑慮。儘管無人希望戰爭發生,但這次危機會否亦反映只有在軍事威脅下外交談判方能夠展開?今時今日緊張的局面與過往美國等國家的態度只怕不無關係。

烏克蘭命運連繫於西方一項承諾

要解決目前烏俄之間的問題,關鍵離不開外交上的妥協。俄羅斯的底線早已說明,包括簽署具法律效力的文件,承諾烏克蘭不會加入不約,以及北約不會再繼續東擴政策等。然而,美國總統拜登早前卻只一再強調不會接受任何人的「紅線」,同時一方面強調不會派遣部隊到烏克蘭,另一方面卻加緊為烏克蘭提供武器,並且拉籠其他歐洲國家以確保盟國會在俄羅斯入侵時實行統一和果斷制裁俄羅斯的措施。這種做法實際上加劇了地緣政治的緊張情緒,無助推進對話和妥協。

近日各歐洲國家的領袖都前仆後繼地到訪莫斯科,就烏克蘭局勢爭取和普京對話的空間。其中,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訪問莫斯科期間,不少外電都發現兩國領袖會面期間,所用的談判桌都把雙方區隔甚遠,有指這是由於新冠疫情而需要保持的安全距離,亦有說是因為馬克龍拒絕接受病毒測試。不論原因為何,這一張談判桌或許可以暗示解決烏俄問題,以至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矛盾的方法——兩者之間保持一定的安全的距離。

圖為2022年2月7日,法俄首腦在位於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會面。相中可見法總統馬克龍身在克宮,坐在偌大長桌一端,場面看來很冷清。(AP)

或許亦正因如此,法國總統馬克龍在上周一(7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談及「芬蘭化」是目前檯上的其中一項可能性。儘管馬克龍後來否認有關說法,但他可能都比任何人更清楚,如冷戰期間維持一個中立、不親西方的芬蘭的模式,可能才是烏克蘭今日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