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缺抗疫物資 還須主動執行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中央政府助港對抗第五波新冠疫情的人力物力支援源源不絕,但若然醫療機構和特區政府缺乏主動和執行能力,支援力量終歸事倍功半。國務院副總理韓正連續兩天的發言,正正提醒香港要做得更好。

當前抗疫要務是救治病人,避免長幼重症死亡,可是公立醫院多周迫爆,醫護和病房助理也因為染疫和成為密切接觸者而缺勤,餘下人手根本無法照顧海量病人,重災區明愛醫院再被揭發醫療廢物堆積如山。

在連日被批後,有私家醫院答允治療新冠患者,減輕公院同業壓力,其中,中文大學醫院提供24張病床接收由醫管局轉介的輕症者。有私院接收新冠病人值得肯定,但此舉動實在來得太晚,不能掩飾私院在第五波抗疫路初段自我設限、欠缺主動的弊端。私院認為按以往幾波疫情的力度協助公院就當盡了力,

韓正周日(6日)和周一(7日)在北京分別會見港區全國政協和人大委員。在場委員引述韓正關注本地私家醫院拒收新冠病人,強調醫護治病救人是天職,又希望這是假消息。

主管港澳事務的副總理韓正,日前會見港區政協委員。(新華社/資料圖片)

私院還可以做得更多

私家醫院回應因為防感染設備較公院少,同受醫護爆疫缺勤影響,以及保險未必理賠等理由而不收新冠病人。部分原因值得商榷,但即使上述限制通通屬實,鑑於Omicron疫情規模不可同日而語,私院不能停於舊思維。私院應大幅接收公院非染疫病人,助公院騰出病床和人手照顧新冠病人。

醫管局稱現時有逾90名復康及療養病人轉介至七間私院,亦已識別約450名病人到私院治療,包括腸癌、冠心病、癌症放射治療患者等,並「呼籲私院繼續接收更多病人」。其實公私營醫院協作一直也在進行,但在非常時期,兩組數字均太小,私院有餘力應當加大接收量。假如基於配對過程和車輛接載等因素阻礙轉介,醫管局應安排人手勸說和復康巴士運送等解決問題。

青衣方艙醫院一星期建成,3月1日交付政府,將接收首批患者入住隔離。(鄭子峰攝)

要判斷私院有否盡力分擔公院負荷,可行辦法是所有私院主動公布隔離或負壓病床數量和使用率、普通科病床、手術室和日間治療設施的使用率、醫護人手和缺勤率、防護物資庫存等基本數據。社會是明事理的,不會要求私院工作量要如公院般爆煲、裝備枯竭才「收貨」,惟現在缺乏數字參考,外界同樣難衡量其抗疫付出。

善用方艙醫院莫負中央援港力量

中央的物質支援陸續到位,本地各界應有條件做好控疫。私家醫院如是,政府更應如是。不過,在運用社區隔離設施上,政府就一籌莫展,欠缺統籌轉移患者的能力。總體23個社區隔離設施的1.6萬個房間或單位的入住率亦只有四成,竹篙灣仍有閒置房間,即是說大量陽性者仍然逗留家居。

單以中央援建的青衣方艙醫院為例,自1日營運起至6日,只有800人入住,到周日才由消防處推出檢測陽性者主動申請入住的服務。難怪韓正特意在會面場合提到,方艙用了七天建成,但關鍵是建好之後要高效使用。在此刻政府仍未理順入住方艙設施的流程安排,試問如何在所有方艙醫院落成以備全民檢測之用的時候仍然運作暢順?

中央對港府提出的抗疫請求是「有求必應」、「照單全收」,這對於香港克服第五波疫情而言是強心針。港府有責任用好這些支援,盡快管控疫情。不論是私家醫院還是各行各業,也要配合港府抗疫策略,能做多少做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