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經濟圍堵對世界不利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西方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展開了史無前例的經濟制裁,瑞士也宣布放棄「永久中立」加入制裁,凍結了俄羅斯總統普京及其他主要官員在瑞士的資產,舉措非常具有標誌性。

除了瑞士打破了數百年的中立承諾外,在市場經濟中視為政治中立、「唯利是圖」的跨國企業不少也加入了這次制裁。部分受到歐美的制裁禁令影響而不得不這麼做,例如大部分金融機構都已表示會遵守制裁令。但也有些企業自行選擇參與,例如蘋果、宜家家居、通用汽車已宣布在當地停售產品,社交媒體如Facebook和Twitter則禁止俄羅斯官方媒體登廣告及限制流量,Netflix及TikTok宣布暫停俄羅斯服務。這場風波見證了地緣政治的影響衝擊環球市場,對全球經濟也可能影響深遠。

信譽正面臨瓦解

瑞士16世紀開始淡出歐洲戰爭,到1815年維也納會議時歐洲列強更承認其中立國的地位。瑞士宣布中立雖然已有數世紀的歷史,但在現實政治壓力下中立並不簡單。在二戰時,德國就以軍力向瑞士施壓,強迫它容許德軍通過其領土。在冷戰期間,瑞士也站在西方陣營與蘇聯之間。近年中美角力加劇,瑞士雖然未有跟隨歐美就香港、新疆等問題上對中國所施加的制裁,但也受到很大的政治壓力。

有些人或許認為,俄羅斯這次出兵烏克蘭是明顯的侵略行為,瑞士跟進制裁是正義之舉,放棄中立可以理解。然而,如果出兵是應該被制裁的行為,那麼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也曾引發戰爭,歐美過往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轟炸南斯拉夫、利比亞和敘利亞,瑞士也沒有因而針對歐美政府。所以,瑞士今次放棄中立無疑帶有政治價值的判斷,而這對瑞士的中立承諾可以有重大打擊。

瑞士之所以可以吸引世界各國資金設戶成為金融中心,最大原因是世界相信瑞士的中立性可以確保資產安全。瑞士對俄羅斯的制裁令一些人心寒,尤其是那些來自於政治價值不與歐美看齊的國家,擔心「他朝君體也相同」。事實上,資產也用腳投票,自2月28日瑞士宣布加入制裁後,瑞士法郎兌美元單日錄得近1%的跌幅,而瑞士銀行在紐交所的股價亦由前一日的18.85美元一直跌至上周五(3月4日)的15.39,跌幅達15%。

瑞士銀行得益於瑞士中立地位。瑞士宣布放棄中立對其可能有長遠打擊。

去全球化正在醞釀

相較起瑞士的問題,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私人企業可能更易政治中立一些。但國際政治矛盾已嚴重影響這些企業的經營,例如盧布快速貶值便威脅到蘋果的利潤。上年底土耳其里拉大貶值一度超過50%,但蘋果產品在土耳其的售價未能跟上里拉下跌速度,如果使用美元兌換里拉即日購買蘋果產品,可以賺取極大差價,引起搶購潮,蘋果在去年11月就暫停了在土耳其的銷售。這次盧布快速貶值,蘋果加入制裁俄羅斯其實也是自我保護下的「順水人情」。

而大部分企業更擔心制裁可能繼續升級,今日尚未在制裁行列的東西可能明天便被禁止。企業在俄羅斯的經營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再加上群眾「政治正確」的壓力下,政治表態可以免得企業受到輿論壓力甚至被杯葛。當企業發現在俄繼續經營的潛在風險遠大於利益時,自然會參與制裁。而沒有參與制裁的品牌如麥當勞、肯德基、或可口可樂等,主要是出售代理權予當地企業,參與制裁可能要擔心違約風險。

瑞士與企業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困境,但卻也導致相似的後果——國際商業來往的穩定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要知道,商業交易的最基本的條件是信任,如果無法信任一個地區會保護投資、信守合約,那全國化的跨國商業活動根本無從談起。當國與國之間的不和及矛盾升級,連市場間普通信任的一些規則也被政治問題所波及,最終可能引致全球化前所未有地倒退。

建立信用要很長的時間,但破壞可能只需要一個簡單的動作。長遠而言,互相猜忌將引致資金互相避險,產業鏈被迫重置,去全球化將導致經濟生產效率將下降,亦即意味每一個人都要付出更多的勞動力換取相同的生活品質,又或者生活品質下降,最終「埋單」的是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