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疫情|善用口服藥把握「救治黃金期」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一(14日)召開記者會,向市民交代醫院管理局已購入足夠數量的新冠口服藥物;同時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亦表示,有關藥物除在公立醫院已廣泛使用,由於藥物亦適用於輕症患者,並需在發病後首5天服用,目前已有計劃向住院患者、安老院舍患者和指定門診求診者提供,並正與私家醫院及診所磋商使用藥物的安排,期望可以令染疫的市民盡快得到合適治療。

周二(15日),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亦談到新購入的新冠口服藥物,並表示目前瑪麗醫院已應用藥兩星期,效果良好,大部分患者都甚少出現惡化情況。假如以上的情況安排得宜,目前染疫後的入院和死亡風險或者能夠大大減低,甚至目前「減感染、減重症、減死亡」的「三減」目標亦能提早實現。

然而,由於目前感染人數仍然每日以數以萬計的幅度遞升,即管政府已增加指定診所應付排山倒海的病人,不少市民仍難在一周內成功預約到指定診所求診,或者因而錯過了5天的黃金治療期。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一(14日)召開記者會,向市民交代醫院管理局已購入足夠數量的新冠口服藥物。

動員私家診所作為地區中指定新冠診所

要把握5天的救治黃金期,醫管局目前雖已採用相關藥物,各級醫院和診所亦可以預計將獲分配藥物用作治療,但關鍵始乎仍然是落在如何擴大社區中處理輕症患者的能力。雖然目前由政府指定診治新冠病毒的診所已大幅由起初9間增加至23間,每日能夠處理的診症數量亦已達到4300人,但面對現時每日確診人數仍然數以萬計的情況,這些診所的應付能力顯然尚未足夠。即使政府已盡力集中人手和資源以支援指定診所的服務,另外亦加設了「關愛預約專線」方便長者或有緊急需要的患者及時得到服務,但要能夠把握只有5天的救治黃金期,而目前政府診所始終仍要以預約安排,不少病者需要相隔幾天方能得到面診醫生的機會,情況顯然絕不理想。

接載確診者到指定診所求醫的專屬的士今日起運作。(歐嘉樂攝)

而根據政府醫健通的資料,全港就有至少三千所私家診所。在這個時候,其實政府又是否可以考慮徵召私家醫生診所參與抗疫工作,配合藥物優先分發到社區層面,讓各區的私家診所都成為抗疫措施的一部份呢?假如有三份一響應政府的號召,目前應付能力的診所就已能夠增加一千所,屆時早已不勝負荷的公營醫療壓力亦可以在社區的層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紓緩,值得政府繼續深入研究,積極推行。

生命至上 病者為先

第五波疫情發展至今,很多時候的情況就是社會都清楚處理問題的方法,但卻因為種種原因各項措拖卻一直未能到位,而導致香港疫情陷於當前困境。事實上,很多時候只需要政府和社會內的資源和人手可以及時動員,不少寶貴生命或者都未至於因為過去兩個多月的拖延、滯後而過身離世。

《香港01》發現一間位於青衣的私人診所對發燒或7日內確診的病人,收取300元額外附加費,連一般看診收費合共800元。記者今日下午到場視察,約10人等待看診。(呂穎姍攝)

而當香港目前已採購得一定份額治療新冠病毒的口服藥物,如果仍然是因為落地措施未能到位而「得物無所用」,繼而讓更多生命被白白犧牲,這永遠不會是社會樂見到的情況。在這時候政府除了應該盡快採取必要的措施,加快安排藥物的分發,動員和擴大社區處理輕症患者的能力;與此同時,作為醫生亦應撫心自問作為醫生的天職是否應以病者為先,能否主動響應政府的動員措拖,把握5日的黃金救治期,與香港市民共渡目前厄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