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拜通話未止緊張局面 化解危機回到問題根本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烏克蘭危機令國際關係陷入緊張,其影響已漸漸外溢至中美兩國關係。為了管控關係,中國代表楊潔篪與美國代表沙利文(Jake Sullivan)於上周一(14日)假羅馬進行會面,雙方交換了彼此的立場,並促成了上周五(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再次與美國總統拜登進行電話通話。

雖然中美雙方對通話內容的表述有很大分歧,但兩國元首得以通話代表兩國關係至少還未破局。雙方在通話中互相警告,中國強調台灣問題可能產生「顛覆性影響」,而美國則要求中國不要支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這可解讀為互劃紅線,避免兩國因誤會而產生激烈對抗。

中國軍援俄羅斯

通話釋放了一些中美關係的正面訊號,但對中美對抗升級的憂慮卻未因此而完全散去。近日,美國不斷指控中國可能將會軍事援助俄羅斯,成為中美關係的重要不安因素。不久前,美媒與英媒分別引述消息指俄羅斯向中國要求軍事援助,而中國對此持「開放態度」。而美國官員,如白宮發言人普薩基(Jen Psaki)、國安顧問沙利文、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亦多前在公開場合警告中國援助俄羅斯將有後果。即使在兩國元首通話後,同日《Politico》又引述歐盟官員指有「確切證據」指中國正考慮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

中國駐美國大使秦剛3月20日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訪問時說,西方稱中國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的說法是假消息,譴責俄方也不能解決問題。

一方面,外交部已多番否認軍事援助俄羅斯的消息。另一方面,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已經對拉高了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令全球陷入經濟衰退的恐慌,加上美國現在通脹高企,經濟可能陷入滯脹,此時美國再對中國展開大型金融制裁的話,必然會對美國經濟帶來很大的反噬效果。在這情況下,美國或許希望利用最低的成本對中國進行金融牽制。

不管中國是否會軍援俄羅斯,又或是美國會否因中俄關係而制裁中國,美方不斷重複軍援的指控都可以警告市場,投資中國市場有很大的風險。即使中美兩國最終什麼都沒有做,市場在緊張關係下都會回避風險,減少投資中國市場,又或者是相應地調低中國市場的估值,最終影響到中國企業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集資能力。大量資本投入對先端科技企業的研發能力而言非常重要,如果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在集資能力長期與美國形成重大差距,美國就可以藉着這個優勢保持其科技上的優勢。

中美關係風險成為金融武器

自從貿易戰的失敗後,美國只能以限制半導體及其他高科技的輸出來壓制中國,正面與中國作金融衝突美國也要付出高昂的經濟代價,甚至有可能令整個國際秩序全面崩潰。因此,美國正開始武器化金融風險,以對中國進行低成本限制。

除了烏克蘭問題之外,美國經常提出一些令市場擔憂的問題,很可能是「口是心非」,真正目的可能只是想提高市場對中國的風險評估。例如今年初時,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到期,美國指中國未履行承諾,揚言可能會增加關稅。問題是如果增加關稅可以解決問題,特朗普便不用與中國談貿易協議了。又例如在台灣問題上,雖然中國多次重申和平統一的希望,美國表面上也支持「一中政策」,但美國卻「講一套做一套」屢屢大打台灣牌刺激中國,並不斷暗示中國將對台用武。又或者上周出現的中概股美國退市風波等。

就算美方實際上不太可能會這麼做、又或者不管這些講法會否兌現,只要美方提出這種可能性,投資者便會將擔憂中國市場的風險;而最重要的是,只是警告的話,美國實際上並沒有多大的成本可言。從近來的發展可以看出,美國積極地將中美關係作為低成本武器壓制中國金融市場。

圖為3月18日,美國總統拜登與習近平進行視像通話會面。(AP)

面對美國這種攻勢,中國亦只能見招拆招,盡力平息市場上的擔憂。正如以往西方一直炒作「中國崩潰論」等,只有耐心以事實回應,才能建立起國際上的信心。縱使烏克蘭問題中國並不是主要持分者,但中國並不應視之為等閒事而作壁上觀。習近平提出了解決危機最好的方案是盡快促成俄烏兩國的和平談判,並找尋一個歐洲新的地區安全架構。中國更積極地為俄烏兩國斡旋和解,本身便是對西方指控的最佳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