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必須對美好生活有所願景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立法會周三(4日)就財政預算撥款草案進行二讀辯論,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席上除了重申預算案的概要之外,在總結時亦提出不少值得深思的問題。

陳茂波在總結時一連提出了四個大哉問:「香港目前最需要的是甚麼?」、「市民對政府有甚麼期望?」、何謂「理想家園」、以及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如何定位和發展」?他對這幾個問題並沒有很具體的答案,但無疑這些都是香港當下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

什麼是先後緩急

這幾個問題宏大,要分析起來並不簡單,但陳茂波認為當下最為關鍵是理順不同需要的先後緩急。接下來,他便指出當下香港雖然人均GDP高達46,000美元,但卻仍有一大批生活艱難的市民,我們必須思考經濟發展對他們有什麼實際好處。

他重點講述經濟發展成果分配極度失衡的問題,反映政府終於認同此時當下急須解決的問題。不過至於該如何緩解這個問題,他卻沒有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他只是提到過去派錢和消費券等的經驗、然而這些「派糖」政策顯然未能針對經濟成果分配不公「對症下藥」。

要知道,派糖政策有時只是因為政府剛好有盈餘,近年則是因為疫情所困,本身只是短期政策,未能針對制度進行改革。政府如果認真想改善社會不公義問題,便要有系統性的改變,例如從法律上改善勞工的待遇、確立退休保障制度等,令大部分市民無須每年都在期待政府那一次性的「派糖」措施。

在預算案「派糖」並不能代替改革。(陳嘉元攝)

計劃發展藍圖

如要有系統的改革,政府必須有更長遠的藍圖計劃,並一步步按着目標實行。無疑,世事多變,有很多事情都難以預計,就例如2020年以來的新冠疫情便超出很多人的預期。然而,一個地區的整體發展應有長遠目標,而非只是見步行步。

過去數屆政府的施政都顯得人浮於事,大部分時間只能處理火燒眼眉的急事,對深層問題欠缺具體而長遠的改革計劃,致使經濟分配不公的深層問題長期沒有得到改變。近年政府終於多了提及經濟分配、公平正義等深層問題,反映官員亦多少明易繼續走舊路並非辦法。然而改變很多時候還只是止於口頭上,未能具體化為藍圖。

陳茂波指不能期望單憑一份預算案便可解決所有問題,誠然如此,但他任財政司已屆五年,卻鮮有為解決深層次矛盾作具體說法。到任期最後一次的財政預算案、並且政府快將換屆之時,他才留下四個大哉問,實在有點說不過去。

如無意外,李家超將會成為下任特首並組閣。我們期望他在物色下任財政司司長時,不只是找一位熟熟的財金官員,更能找尋一位真正明白香港經濟改革方向並具有規劃長遠改革藍圖和方向遠見的人才。即使改革未能在一屆內完成,但也能留下一個長遠的藍圖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