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中的香港「既視感」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今年以來,Omicron BA.2亞變種在引發了全球新一輪疫情,從年初開始在香港爆發,再擴散至內地及其他地區。近日,台灣地區的疫情亦快速惡化。自4月初當地已出現社區感染的跡象,之後疫情快速升溫,至月底每日確診數已突破萬宗,最新周三(11日)所公布的最近一日確診數更達57,216宗,可以預期確診及死亡人數仍將會在未來繼續爬升。

Omicron及其新亞種的傳播能力極高,甚至連內地這般嚴格的防控也防不勝防,最終仍出現地區性爆發,上海更已封城一個月有多。台灣的防疫政策怎麼也不及得上內地嚴格,既然內地亦不能完全阻隔病毒於外,病毒早晚將流入台灣社區是可以預期之事。

香港疫情高峰之亂再現台灣

疫情進入社區早可預見,但似乎台灣並沒有從先爆發疫情的香港和內地汲取多少教訓。尤其是台灣跟香港在防疫上很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兩地一直都採取比較嚴格的外防輸入防疫政策;而且兩地即使沒有完全封城,但在疫情嚴重時都會推出限制措施控制疫情,令本土感染病例處於較低的水平。原則上,香港在第五波疫情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本應是對台灣一個很好的教訓。

不過,台灣當下的情況似乎與兩個月前的香港大同小異。例如,醫療人手不足以應付急增的病人數目以致醫療系統接近崩潰。上周台大醫院已表示急症室求診人數為平常兩倍,一度出現2名護士照顧百名病人的情況。而重症大量增加亦致床位短缺,甚至有傳一些醫院因床位不足而要病人在戶外輪候的情況。醫療系統崩潰的一大原因是分流做得不好,很多初檢陽性的台灣人出於恐懼湧入醫院急症求診,但當中並非全有需要入院就醫。而且台灣又未有建立方艙醫院這類專門分流輕症病人的設施,也變相加重了醫院負擔。

台灣疫情再爆發,單日確診數字更創下新高。(AP)

另一方面,台灣各地亦出現醫療物資短缺的情況,有醫院傳出N95口罩、防護衣等不足。另外,為了減輕醫療系統負擔,台灣當局鼓勵市民先自己進行快檢(台稱「快篩」)。然而,公費快檢測試盒卻又不足,引起自費測試盒現炒風,《香港01》記者向新北市藥局探詢,發現自費的測試盒售價竟是公費2.5至3倍,顯然當局並未有準備好足夠的快測工具。

此外,台灣當局亦未有善用時間積極推廣疫苗接種。自今年初開始,台灣完成兩劑疫苗接種的人口比率就停滯於七成左右,而未接種者又多為老年人,這使疫情一旦爆發時,老年人口便最易成為犧牲品。

台灣這波疫情出現的問題,很大部分都在香港第五波疫情出現過。今年稍早當香港第五波疫情肆虐之時,台灣疫情仍未爆發,當時一些台灣人揶揄香港防疫出現漏洞,或慶幸台灣的防疫政策比香港好。然而,當下台灣疫情足以反映台灣並沒有從香港的經驗中取取教訓。

新冠教訓對世界的啟示

新冠疫情大流行持續兩年有餘,它給予人們一個很有力的教訓——當危機及災難在另一地區發生時,應該及時研究其經驗是否有可參考之處,而非浪費時間取笑及揶揄他人的不幸。

新冠剛開始在武漢爆發之時,西方媒體集體批評這是因為中國的制度問題,隔岸觀火的姿態何其明顯,但卻鮮有西方國家為疫情可能全面爆發作出足夠準備。同樣,當外國疫情爆發嚴重之時,彼時又有不少香港及內地人作壁上觀,認為事不關己,但最終變種病毒仍然是破門而入。

相同的原則其實並非只可應用於疫情上。在世界高度關連的時代,正如國家主席所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一般,不同國家地區彼此間很有多事都會互相影響,今日他人的問題和痛苦很可能他日也會降臨到自己身上。因此,善治者應該努力從他人的經驗和不幸中汲取教訓,為自己做好準備,這才能避免或減少不幸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