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缺地 缺的是官員解難意志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政府屢稱土地房屋短缺,但面對民間要求把全數172公頃粉嶺高球場用地建屋,政府卻多番推搪,日前更交代只會把當中的9.5公頃發展作公營房屋,落成後的人口密度將較皇后山邨更甚。過程中揭示的土地規劃不公,只會延續市民住屋不公,無助改善港人居住環境。

土木工程拓展署和規劃處在上周五(20日)向北區區議會提交文件,建議日後將9.5公頃的高球場用地劃作高密度住宅用途。在扣除一公頃興建特殊學校後,其餘面積將興建約1.2萬伙公營房屋單位,容納3.36萬人,預計在2029年竣工。

單位密集 不利生活

當初政府初步評估有關土地的發展潛力時,僅說32公頃土地可提供約4,600個住宅單位及840個就業機會。到了最新方案,單位數目大增,但用地的單位密度亦大增。以用地和單位的比例比較,高球場公營房屋的密度要較皇后山用地還要高。皇后山邨及山麗苑現階段落成逾12萬公營房屋單位,佔地尚且有13公頃以上,平均每公頃有900個單位左右。即使政府建議在皇后山邨附近另闢4.17公頃興建額外4,000單位,兩者合計結果亦不及高球場項目密集。現時皇后山的居民已經承受巴士線不足和交通擠塞的苦,高球場的公營房屋居民日後很大機會要一同經歷。

佔地172公頃的粉嶺高爾夫球場,其地契於今年8月31日已到期。當局表明三年後,其中32公頃用地會「復歸政府」,惟餘下的140公頃若獲批續約,政府會於2027年7月起徵收減免地價。(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政府解釋就高球場發展規模作出如此決定,原因是因為用地以南用地有生態價值高的樹林及動物棲息,適宜保育和公眾康樂及體育用途。有民間團體隨即質疑政府雙重標準,例如政府建議一比一補償在皇后山新發展區被砍掉的樹木和轉移土沉香,又在高濕地緩衝區增加地積比,卻選擇保護粉嶺高球場生態。

房屋發展當然不能夠是應起盡起,全然不理生態環境,可是政府亦得努力探求替代方案,例如轉移部分動植物到鄰近地方棲息,或者加快收回高球地在粉錦公路另一邊的用地,估計當中有相當部分的保育價值跟現時發展區相若,可以合併建設房屋和社區設施。

閒置土地房屋不善用 基層受害至深

由2018年土地大辯論至今,政府一直抗拒粉嶺高球場建屋方案,但理由欠說服力。若要推廣高球運動,球員和愛好者可以到本地其他或境外的高球場比賽練習。而高球場是平整的土地,正正適合短時間大規模建屋,滿足中下層迫切的住屋需要。政府詞窮仍要死撐,甚至以1,000元象徵式租金替其140公頃用地續約至2027年,除了袒護少數政商權貴會員消遣權利,實在難有更佳理由解釋。

關注安置政策連線成員陳偉雄表示,空置公屋單位屬珍貴資源,應加以善用,促請改建成中轉房屋。(莫家文攝)

高球場的公營房屋發展面積一縮再縮,一眾在房屋署臨時收容中心等候上樓的市民無疑感受至深。那兒的配套比公共屋邨還要差,居住環境又充斥鼠患蟲患,但一直乏人關注。有關注團體在周日(22日)召開記者會,發現現時年逾40年的公共屋邨有超過840個空置公屋單位,故要求房委會改裝單位,然後給收容中心居民入住。假使香港公屋單位充裕,他們應提早配得一般公屋單位,不用在收容中心和中轉屋和改裝公屋之間飄泊。

香港從來不缺土地,甚至連建好的公營房屋也不是沒有空置,只是當局往往不懂善用而已。不論是現屆林鄭月娥政府和來屆李家超政府也在高談北部都會區和明日大嶼願景解決土地房屋問題,但香港現成就有一片短期可以建屋的土地,令市民上樓有期,政府必須好好利用,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