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加薪幅度考驗官員智慧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薪趨會)得出的公務員薪酬趨勢淨指標結果高於社會預期,政府應否全盤採納續成社會焦點。委員會在本周三(25日)一致確認調查結果,幾個公務員工會要求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照單全收,有代表更強調「公眾觀感」等項目不在六項調薪考慮因素之中,亦即該薪酬趨勢淨指標、香港經濟狀況、生活費用變動、政府財政狀況、職方要求和公務員士氣。

委員會委託的調查發現,受訪公司在去年4月至今年4月給僱員的平均薪酬較上一周期高,高、中、初級公務員在扣除增薪點後分別加薪7.26%、4.55%及2.04%。有指數字與實況差異甚大,源於調查沒有計及裁員及無薪假等疫下特殊現象,委員會主席李鑾輝回應調查只邀請健全穩健的公司,調查名單不包括倒閉裁員的公司,而僱員放無薪假屬新事物,因此未作計算,所得之薪酬數據亦非員工實得收入,但未來一定會考慮計算無薪假。

公務員總工會促按薪酬趨勢調查結果如數加薪。(鄭子峰攝)

薪趨會早應調整調查方法

放無薪假不是新事物,而且過往的薪趨會曾討論此一因素,參與了薪趨會工作的「公務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在2009年的工作報告裏曾經明文建議往後調查方法「不應考慮無薪假期」。那時正值金融海嘯爆發翌年,職場同樣不景氣,同樣出現僱員被放無薪假,惟規模不像新冠疫情般普遍,加上金融海嘯為時較短、經濟迅速復甦,各界對無薪假的關注亦隨之減少。薪趨會委員若有好好回顧其既往工作,或許能提醒他們加入此因素,讓調查更貼近實況。

除此之外,近日的討論重點還有各方爭拗調薪應否考慮公眾觀感。事緣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表示商界高低級人員增薪幅度不一,政府內部亦需平衡,當然亦要考慮社會觀感。不少評論亦認為公務員抗疫不力,不值大幅加薪。公務員工會代表則反駁指「公眾觀感」十分主觀,並非考慮公僕薪酬的六大因素之一。

公務員過往兩年皆凍薪。(資料圖片)

主觀與否不是考慮因素

誠然,公眾觀感現時並未白紙黑字列作調薪考慮因素,但若說不應該訴諸於主觀因素,難道公務員士氣不是主觀因素麼?公務員除了是一份工作,亦涉及公帑的使用,關乎的是政府的公共理財。市民作為納稅人,整體的意見納為考慮因素之一也不是沒有道理。公務員團體有需要開放胸襟、虛懷納諫,甚至接受改革評估調薪機制。至於部分代表建議只按通脹調整薪酬,此舉尤不可取,一來會延續高中低級員工的薪酬差異,二來亦令調薪制度變得僵化、輕視其他因素。

薪酬趨勢調查是蒐集商界僱員的薪酬數據,但私人界別釐訂薪酬的政策多變,薪趨會應該在經濟下行時留意計算業界情況有否變化。現時特首會同行政會議儘管已有機制決定公務員的調薪幅度,但他們最終作出怎樣的判斷,決定權還是在他們手中,這顯然考驗政治智慧,能否表現出公平、公正和合理性。日後當局更可以積極主導改革調查機制,設法透過薪津制度改革改善整體施政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