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公務員「鐵飯碗」心態 由有效評核首長級做起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立法會周一(16日)召開公務員及資助機構員工事務委員會會議。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預告,政府將為首長級公務員的考績制度成立內部工作小組,檢討並引入更多元化的評核方式。期間不少議員都提出應盡快引入關鍵績效指標(KPI),而且薪酬應與表現掛勾。部份議員更引用以往政府部門種種令人咋舌的表現,包括今年4月食物環境衞生署透露去年政府已投放逾7億元予食滅鼠工作,惟年內僅能捉6.7萬隻老鼠,每隻平均開支換言之高達逾萬元,說明政府內部「鐵飯碗」心態嚴重,有必要盡快更新表現管理制度。

聶德權日前表示會檢討做法,但強調首長級公務員的考績安排不應直接與提供的服務掛勾,亦不會以量化的方式去衡量部門工作表現。這種即使局長念茲在茲地引述全國政協副主席夏寶龍對「愛國者治港」管治能力提出了「五個標準」,市民仍然或會質疑,到底政府是否有決心建立出一支「善於為民眾辦實事」、「善於履職盡責」的公務員隊伍。若然沒有一套積極進取的職效考核辦法其實就只會把政府內部一些怠職的問題繼續積累,最終容易變成更嚴重的管治問題,影響香港社會的穩定。目前已是大刀闊斧針對改善的時候。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到訪信和集團於尖沙咀帝國中心設立的外展疫苗接種場地,為逾400名參與員工及租戶打氣。

舊酒新瓶無助提升公務員質素

可惜指標化的機制將不會被納入目前正檢討的首長級公務員考績安排,而且大部份首長級職位仍會維持以內部晉升為主,令人擔心難以提升整體公務員的工作表現。而即管聶德權在會議形容表現持續欠佳的公務員會被要求離開公務員行列,但從2021年公務員人事資料統計來說,因革職或被政府終止服務的公務員實際上就只有43人。如果評核方式的檢討仍維持以「多元化」為大方向,而不集中研究可以怎樣循數字化的方式向各級部門首長問責,並把問責的文化逐步擴展到各級公務員之中,公眾很難放心未來的考核制度能為公務員團隊注入動力。部份議員批評政府方向仍維持「舊有框架」,其實不無道理。

更為重要的是,目前公務員團隊欠缺有效的問責機制。根據《公務人員(管理)命令》,常額編制公務員基本上只會在涉及「行為不當」、「擅離職守」和「被裁定犯了刑事罪行」的情況下才終止聘用,而且需要經由行政長官決定或走過研訊的程序。政府內部欠缺有效機制懲處表現欠佳的部門首長,更遑論用具體的績效指標推動整個政府服務提升。而公務員體系的穩定性和士氣雖說都是特區政府維持有效施政的關鍵,但如果公務員連提供優秀公共服務亦不能做到,市民又怎能對政府解決更多深層次社會矛盾寄予厚望。

公務員團隊近年捲入政治風眼。(資料圖片)

在這個時候,政府須要檢討的不獨是公務員的考核方式,亦要從根本審視公務員的性質,積極考慮應如何引入問責機制,讓公務員團隊亦是「有權有責」的管治團隊,接受社會監督監察。

能否建立公務員團隊的使命感至為關鍵

要提升公務員團隊的表現,其實不論政府抑或公務員本身都不能忽略建立「使命感」的重要性。政府在選拔任用公務員人才時,尤其是部門首長,除資歷和經驗外,更應考慮有關人選是否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己任。如果人選往往只求獨善其身,不敢迎難以上,甚至不願花時間心神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無論職效考核辦法如何仔細,最終亦只會所托非人。所以政府未來在公務員學院的設計和訓練便變得尤其重要,特別是如何建立公務員團隊的使命感,積極地培養出愛國愛港、忠誠、專業、高效、善於作為、勇於擔當、勤政為民的管治團隊。

至於作為公務員本身就更不能只視公務工作為一份薪高糧準的職業。特別是負責制定政策的高層公務員,他們每日處理的更是涉及市民日常生活的公共政策,如果事事都只求滿足職效評核,而未有貼地氣地理解市民需要,最終亦只會徒勞地成為官僚主義的產物。

至於作為公務員本身就更不能只視公務工作為一份薪高糧準的職業。特別是負責制定政策的高層公務員,他們每日處理的更是涉及市民日常生活的公共政策,如果事事都只求滿足職效評核,而未有貼地氣地理解市民需要,最終亦只會難以擺脫官僚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