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一國兩制」自可民主參政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民主黨主席羅健熙發表該黨對香港回歸25周年的立場書,當中表示繼續相信「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切合香港實際情況,但認為他們對於「一國兩制」的落實與期望「與中央政府存有很大差異」。另外,立場書又稱民心回歸最佳藥方在於「讓市民當家作主,開放接納他們投入參與社會事務」,並提出修補撕裂的第一步應從掌權者踏出。

上個月底,民主黨也曾致函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指出新政府不應該迴避普選議題,亦須設法重建立與民間的互動、互信以消除社會的不信任。另一方面,同屬泛民陣營的社民連早前雖已表明不會在回歸紀念日舉行示威活動,惟最近仍然有多名義工成員被警方約談或搜屋,而負責操作2020年民主派「初選」的香港民意研究所,則因應政府部門建議把「回歸調查總結、政府民望及五個核心社會指標」的調查結果發放日期押後。

泛民過去亦不相信中央

值得注意的是,羅健熙在立場書引用了創黨主席李柱銘1997年發表的「七一宣言」,強調中央信任港人才能達致民心回歸。然而正如那篇宣言前文所說,「一國兩制」的成功需要中國領導人與香港人互信,亦即包括泛民陣營在內的港人也應該同時信任中央政府才對。從25年前這篇宣言屢次質疑臨時立法會到近年的政治風波,他們更多表現出來的亦係十分不相信內地,甚至明目張膽予以排斥,這情況下似乎難怪中央也不信任他們。

民主黨創黨主席、資深大律師李柱銘等九人涉參與前年8月18日民陣在維園舉行的「流水式集會」,被控組織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九人被裁定罪成。(梁鵬威攝)

自從前年《港區國安法》通過後,街頭衝突基本絕跡,許多泛民陣營團體都相繼解散或停止活動,不少殘存組織亦調整了活動路線,有些更加表明不再參加議會選舉或者涉足政治議題。這種做法是否符合政黨性質姑且不論,可是起碼能夠看到他們已經知道暴力對抗以至靠攏「港獨」的不可取。迷途知返未為遲矣,無奈分歧矛盾畢竟積重迂久,一時半霎尚難冰釋前嫌;想要重建良性互動,恐怕仍得假以時日。

重建互信各方均有責任

當權者無疑有責任伸出橄欖枝,不過並非代表泛民一方可以完全被動等待邀請,他們同樣需要透過實際言行舉止傳達善意。譬如政團若想利用拒絕參選表現對制度的不滿,便自然令人認為不屬於希望重建跟中央的互信;此外一些人在社交媒體上將被警方約談說成「坐緊監」、描述全港市民都要接受「閉環管理」,此等言論也容易令人覺得不像是有意和解。

在政府與民主派人士之外,建制派亦要做好本份,而非挑動矛盾。就以普選議題為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接見李家超的時候,指出現在經完善的新選舉制度要「長期堅持」,這說法本來就沒有觸及推動《基本法》規定的普選目標。豈料個別建制派近日竟將「普選」議題跟「反中亂港」掛鈎,連林鄭月娥早前稱未來仍可實現「普選」都要一併批評,實在過猶不及。

2006年7月1日,當時成立僅數月的公民黨在七一遊行隊伍中拉起橫額,要求香港落實普選。(Bobby Yip/路透社)

正如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所指出的,過去香港民主運動敗退跟傳統民主派無法擺脫殖民時期意識形態不無關係,而完善選舉制度後非建制與建制派議員比例嚴重失衡亦絕非中央樂見。為了扭轉此種局面,各方皆宜擺脫過往對抗思維,積極尋求協作、釋出善意,這樣才有望盡快重建泛民陣營與中央及香港政府的互信,令社會回到能接納多元聲音的健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