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多聲道|中方「關切」能否影響日本修憲?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1972年9月29日是中日邦交正常化聯合公報發表的日子。正是如此,今年恰好是中日建交50周年這一重要日子。在疫情影響下,今年內兩國元首互訪的機率幾乎是零,最多是線上上舉行視頻祝賀。中方如何在不影響「建交50周年大喜」下,通過其它途徑表達對日本政府將修改「和平憲法」第九條表示「強有力的關切」,從而影響岸田文雄政府在提出修改憲法時不得不加以正視「中方關切」呢?各界將拭目以待!

來稿作者:陳文坪

安倍兩度拜相,都無法達到修憲目的,耿耿於懷在所難免。即使因病辭職下臺後,還是不斷在背後操作修憲。真可謂是「用心良苦」。

安倍未能修憲 國民知其危險

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為自民黨候選人作街頭競選演講時遇刺身亡,意外地讓自民黨、公明黨執政聯盟與其它黨派的修憲聯盟在6月10日參議院選舉中,包括原先席位獲得284席中的179席,比166席的三分之二席次還多出13席。這可說是現任首相岸田文雄領導的執政聯盟的勝利,為修改和平憲法,走向「美麗國家」鋪平了道路。(「美麗國家」是安倍在任時的施政口號)。

安倍生前任內所提的「美麗國家」,就是修改日本的「和平憲法」而成為正常的國家,即擁有軍隊而非自衛隊,但礙於參議院席次無法達到三分之二而不得不「暫時擱置」。不過,安倍的這一「宏願」在他生前就是無法實現,畢竟日本人民瞭解到修憲的危害性。

然而,安倍任內還是大力推動憲法改革,以內閣權力詮釋的方式對憲法第九條「集體自衛權」進行「釋放」,如加入了允許「出兵援助受攻擊的盟友」,可說是對憲法第九條解釋權大幅度擴充,進一步混淆為「擴軍」與「出兵海外」來蒙混人民及國際社會。

安倍晉三在奈良的一個集會上競選時被暗殺,7月11日東京增上寺為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守夜。(Getty)

日本修憲看來只是時間問題

在安倍遇刺身亡後的第二天,日本政府決定按原定計劃舉行參議院選舉。許多日本民眾還處於悲傷中。出於對安倍在為國家民主奮鬥而遭槍擊身亡,日本選民為此投下了「同情的一票」來支持政府,以示對安倍的敬仰與感念,甚至可視為給予安倍「靈魂的安慰」。這也是意外造成自民黨執政聯盟能取得參議院選舉更多席位的主因之一。

在這次參議院選舉獲得大勝後,首相岸田文雄誓言,繼承前首相安倍晉三遺志,承諾儘快在國會推進修憲。日本政府要修改和平憲法成為正常的國家,看來只是時間問題了。在野黨已無力阻止,在參議院也失去了制衡的力量。

岸田文雄在去年10月上台執政後,就面對眾議院大選,但卻獲得比預期更好的選舉成績。他提出的「新資本主義」目標其核心理念是通過增長和分配實現經濟良性迴圈。他的做法是「將在年內敲定數十萬億日元規模的經濟刺激對策」,簡而言之,就是採取「量化寬鬆」來刺激經濟。說明他施政還是相對務實的,是以經濟為中心。

現在,岸田文雄在參議院選舉又再一次獲得勝利,對他在黨內及執政聯盟中的地位提高了不少。換句話說,目前自民黨內挑戰他的權力者都會暫時退避。他想做什麼都會獲得大部分自民黨派系支持。

岸田願景五大支柱

今年6月,岸田文雄出席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他受邀為大會發表主旨講話。他在香格里拉對話首次闡述「岸田和平願景」,提出要通過五方面提升日本在本區域的外交和安全角色,包括在未來五年內從根本上加強日本的防禦能力。

「岸田和平願景」五大支柱是,一、維護和加強以規則為基礎的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二、擴大日本的安全角色。三、推動實現無核武器世界的務實努力。四、加強聯合國的作用。五、加強經濟安全等新政策領域的國際合作。

其中「擴大日本的安全角色」 就是修改和平憲法的用意,把「自衛隊」改為「國防軍」來增強軍力,提高國防預算作為鋪墊。岸田雖一再強調日本愛好和平的國家立場不會改變。但誰能保證N年N代後,日本政府還會堅持「愛好和平」呢?在不到一年裡,日本執政聯盟的自民黨在眾議院、參議院的選舉中,都單獨獲兩院過半席次,說明自民黨必將更快推動「和平」憲法的修改。

有媒體報道,岸田文雄本人對修憲並不怎麼積極,而是會以經濟民生為重。(Rodrigo Reyes Marin/Pool Photo via AP)

有媒體報道,岸田文雄本人對修憲並不怎麼積極,而是會以經濟民生為重。不過,鑒於自民黨歷來由各派閥相互牽制,唯有相互妥協才能獲得足夠支持出任首相,岸田文雄相信還是「無能為力」改變這一現狀。

即便首相岸田文雄不急著修改憲法,自民黨黨內也不可能「錯過」這一好時機。換句話說,自民黨將以獲得民意支持為訴求要求執政聯盟政府重視,修改和平憲法已是必然。不是岸田文雄想修改,而是民意促使他不得不正視與改變。

7月1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記者會上回答提問時說:「我們希望日方認真汲取歷史教訓,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以實際行動取信於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但這種「公式化」的答覆,不足以讓日本放棄修憲的理由。

作者陳文坪是新加坡時事評論人,關注新加坡、馬來西亞、中港台等地的政治時事和經濟民生。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