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清潔工才能做好垃圾處理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政府近年提升外判清潔工的權益,尤其是在薪酬安排和投標準則,但在工作設施和裝備配置仍然乏善足陳。有調查報告指受訪的食環署垃圾站清潔工即使在翻新和新建的垃圾站內工作,身體仍然不適,部份原因所佔比例還較舊站高。

樂施會周一(29日)發表6月至7月委託機構訪問200名食環署外判清潔工的結果,逾三成受訪工友於已翻新或新建的垃圾站工作。近三份之二受訪清潔工表示與悶熱潮濕和空氣不流通有關,多達43%的受訪工友指僱主未有提供飲用水及13%指僱主未有提供帽子,反映相當部分僱主没有完全執行勞工處「酷熱環境下工作預防中暑」指引。垃圾站環境惡劣,只有半數受訪者會在站內休息,當中只有約12%表示所屬站點有冷氣機或空氣清新機提供。

逾六成半受訪清潔工友在垃圾站內工作時經常感到身體不適,空氣悶熱和不流通為主因。(樂施會提供圖片)

部分員工不商在新垃圾站更普遍

報告倡議政府要增加消暑設備,以至向員工發高溫津貼,建立酷熱停工標準,在久未翻新的垃圾站類似給巴士員工專用的休息室等。幾種措施也值得政府考慮,但報告帶出一個深層問題,就是為何政府部門對前線員工的工作環境長存漠視。

近年食環署正在翻新或新建垃圾站,那麼新站理應緩解舊有問題,而且食環署在官網也列出幾個設備齊全的垃圾站,展示改善清潔從業員的工作環境的例子。然而,研究報告指出竟有有逾四份之一的在新站工作的工友指蚊蟲鼠患問題導致身體不適,有六份之一表示除臭系統欠佳,兩者比率較舊有垃圾站還要高,表示悶熱潮濕的比例也達五成。

為何部分身體不適問題會在新站更普遍?這很大機會來自食環署沒有把員工列入設施規劃的持份者,而規劃時依循舊有規條。

食環署共處理超過一千個垃圾站,當中只有164個屬永久性垃圾站,有電力及水供應,亦有儲物櫃或其他電器供員工使用。(莫家文攝)

考慮垃圾站設計 清潔工竟不獲諮詢

在發布會上,樂施會和工會代表批評規劃和設計垃圾站時側重改善垃圾處理,忽視員工福祉,即使新站亦如是,例如新站通風異味不排出社區,表面上惠及了社區,但結果臭氣積聚站內,由工人承受。又例如休息室空間小,數人逗留已經擁擠,亦未有跟處理垃圾地方分隔。簡單來說,整個過程沒有全面「以人為本」。

報告發表後,食環署職工權益工會副主席李美笑接受《香港01》訪問時指出,食環署參照內部指引列出垃圾站應有的設施,但過程中鮮有考慮設立員工休息室、更衣室,甚至連管工工作空間也欠奉,建築署之後按食環署「餐單」設計垃圾站。日後清潔工表達設施不足時,食環署礙於改建困難,通常只能小修小補,例如在儲物室添加抽風裝置兼做休息室。市區垃圾站設施不足,不少鄉郊地方的垃圾站連水電和廁所接駁也缺乏,情況更糟。少數如丹拿道垃圾站設備齊全,李美笑指因為該處由私人參建,設計質量才得以提高。

廢物處理過程在可見將來也不會完全自動化,仍然要依靠大量清潔工。雖然工友大部分時間在外執勤,但他們亦要來回垃圾站補給、更衣、儲物、休息,亦有一部分工友駐守站內處理居民商戶垃圾。作為市政服務提供部門,食環署必須為垃圾站具備員工設施,而且要恆常與前線員工保持密切溝通,徵詢使用者意見,並因應意見修改垃圾站規劃指引。即使實際的服務提供交由承辦商承辦,但食環署亦要聯同勞工處時刻督促承辦商履行僱主責任,做好應對酷熱天氣等勞工保障,嚴厲處罰違規承辦商。新政府成立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改善香港環境衞生和市容,可見清潔工友的工作量和壓力會更沉重,改善工友工作環境更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