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時間不是愈長愈好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近日,新世界集團宣布將優化其家庭友善措施,包括將於今年7月至9月間試行「夏日工作天」。計劃將於合適單位推行4.5天工作周及一天在家工作的混合辦公模式,而薪金不變。該集團表示希望通過相關安排提升員工福利,提高工作動力及效率,最終使企業與員工達致共贏。

其實,減少工作時間及在家工作等方法近年在西方相當普遍,新西蘭、西班牙、冰島等國家都有試行每周四天工作制。今年6月,英國70間公司一起推出了每周四天工作的試驗,近3,300名員工試驗。而世界不少企業在新冠疫情後,也加大了接受在家工作的模式。

新世界集團宣布將優化其家庭友善措施,包括將於今年7月至9月間試行「夏日工作天」。計劃將於合適單位推行4.5天工作周及一天在家工作的混合辦公模式,而薪金不變。

減少工作並非只是福利

對於員工而言,減少工作時間當然是好消息,但這措施傳統上被認為會增加企業的勞動成本,減少競爭力。香港過去討論制定標準工時或最高工時時,飲食業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便曾批評有關建議將危害經濟。

不過近年國外支持減少工作時間的並非只有員工,也包括不少企業。近年有研究認為,部分工種縮短工作時間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不一定會提高企業成本,減少工時改善員工待遇反而可助企業留住人才。而且從宏觀經濟而言,工時減少意味工人有更多空閒的時間,可以刺激他們消費,對經濟未必是壞事。

2020年芬蘭新總理馬琳提倡4天工作周。圖為芬蘭首都赫爾辛基(Helsinki)。(flickr)

尤其在經歷新冠疫情後,不少企業發現在家工作等非傳統工作模式也能保持工作效率,令更多企業接受減少工時的概念。「四天工作周」更成為今年5月舉行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一個重要討論題目。

當然,並非每類工作都適合四天工作制,例如要接待顧客的服務行業以及低端製造業都難以通過減少工時提高效率,反而無可避免將增加企業成本,而且減少工時能提高成本的理論也欠缺大量的數據支持。也因此,像四天工作周等減少工作時間的建議仍然處於試驗階段,但這至少值得社會更多嘗試及探索。

故此企業踏出試驗的一步,值得社會鼓勵,但要更好地鼓勵家庭友善的工作環境,便需要政府出馬。過去,香港政府在規管工時政策上一直未能成功,標準工時拉鋸多年亦未能立法。即使將勞工假期與公眾假期劃一也才於今年立法通過。因此,政府在推動家庭友善工作環境上其實可以做得更多,例如可參考私人企業般推出減少工時或在家工作試驗計劃起帶頭作用,也可以驗證減少工時與工作效率的關係。

工時過長定有社會成本

減少工時與提高工作效率的關係仍有待驗證,但另一方面,工時過長則有不少社會成本。首先這會影響員工的健康,增加社會醫療成本。而且,員工欠缺休閒時間,也會削弱其消費意欲,對經濟也有壞處。甚至長遠而言,過度艱苦的工作環境會減低生育意欲,不利於人口增長。這些情況在過去幾十年的日本已充份得到驗證。日本人長期受困於「過勞死」等問題,年輕一代因工作困苦甚至逃避工作,出現「啃老」和「低欲望」的現象,加上生育率持續低迷,形成社會問題。

內地亦普遍存在工時過長的問題,「996」(每星期工作六天,從早上9時工作至晚上9時)雖被判定違法,但工時過長的問題仍普遍存在。這與國家推動的不少政策其實都相違背。例如,內地近年積極在經濟轉型,希望刺激內需市場,減少對出口的依賴,中央近來甚至鼓勵「夜消費」。消費的前提是休閒,工時過長將成為刺激內需的重要阻礙。另一方面,內地人口面臨減少的風險,國家開始推出「三孩政策」鼓勵生育,工時過長亦將會影響到生育的意欲。假如問題不被正視,內地也可能走上日本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