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酷熱工作難頂 官員派風扇不夠喉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連日天氣酷熱,戶外打工仔特別難熬,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本周三(13日)出席立法會會議後,造訪地盤並向工友派發掛腰風扇等防中暑工具。工具可助工人稍稍解熱,但要長遠預防工人中暑、減少中暑禍害,政府必須改革規管職業安全健康的法例、休息時間和補償制度。

孫玉菡回覆立法會勞工界議員林振昇的質詢,重申現行《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第509章)第6條已規定僱主「須提供或維持在合理地切實可行範圍內屬安全和不會危害健康的工作系統」,包括制訂措施防止僱員在工作時中暑。他強調勞工處去年已進行2.6萬多次巡查,並發警告信和檢控,又制訂《預防工作時中暑的風險評估》指引,並正積極研究根據天文台的暑熱指數制訂更詳細及具體的指引。

滅蟲工作須穿保護衣物,夏日更炎熱。(資料相片/林若勤攝)

法例已在 為何中暑個案不減

政府在《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 之下的《職業安全及健康規例》,的確具體規定了工作地點清潔、通風、飲用水要充足,然而縱使法例和巡查已在,僱員中暑工傷仍時有發生。勞工處在2019至2021年共登記了54宗個案,而且數字有可能被低估。媒體在同期報道數宗工人懷疑中暑後死亡,但未被處方統計。在上月底,再有一名修樹工人懷疑在戶外工作中暑昏迷過身。為何當局做了許多工夫,但工人中暑個案未能消退?僱員中暑有時出於身體隱疾,僱員僱主也難以預料,但勞工團體一直也向僱主警告不少職業的工作環境存有中暑風險,惟僱主沒有跟進。若有更多僱主改善工作配套,相信中暑個案可減少。

一些僱主輕視中暑風險,一大原因是該評估指引既非強制完成,而且評估過程粗疏。僱主只須委任一名熟悉工作地點工作情況並對熱壓力有基本職安健知識的人士,以核對表進行風險評估。核對表就是一系列是非題形式的風險因素,例如工作地點氣溫是否高於32度,員工皮膚是否全濕,受陽光直射,要攜重物行走等,然後該人士填寫措施和執行時間建議。可是,即使評估內容足夠,只要流於自願性質,或許只會吸引本身已是關顧員工的僱主填寫,無法約束其他僱主。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及香港工人健康中心促請政府加強「熱疾病」相關規管。(勞聯提供)

三招降員工中暑風險 強制評估助巡查

政府也認同酷熱日子愈來愈多,戶外員工有機會中暑。可是依賴有限人手的巡查和沒有約束力的指引,實難規管僱主評估工作環境的安全。要從根本加強保障工人健康,政府須從以下三點着手。首先,政府要強制指定職業的僱主進行評估,這些職業包括戶外清潔、建築、貨櫃業等。僱主把應對措施記錄下來,並把核對表連同照片之類的證明上傳至勞工處。此舉驅使僱主認真看待評估,而處方派員巡查時亦可把評估內容對照實際環境,以便搜集違規證據。

第二,政府要立法規定當暑熱指數預期或正達到某一水平時,工人休息次數和時數會增加。本地勞資關係不平等,政府把休息時段寫進法例,能讓僱員依法爭取暫時離開工作崗位,不需再忌憚僱主。

第三,政府要把中暑列入工傷。現時僱員要證明工傷或死亡源自中暑,需要僱員一番舉證,而且亦未能依法獲得補償。政府把中暑列入工傷類別後,僱主便要根據法例負起僱員補償責任。同樣重要的是,勞工處要檢視為何近年沒有記錄中暑死亡個案,與傳媒報道和勞工團體的判斷有落差,避免低估工作中暑情況。

孫玉菡在上任局長後相當忙碌,除了出席立法會外,又走訪地盤派風扇,與社福界別中人分享,承諾加強官商學與界別合作,又承諾跟進「沒有保護罪」等兒童福利的諮詢。局長關心業界和普羅市民福祉的心志毋庸置疑,但再多的承諾亦不及實際改革。除了預防中暑措施要見改進外,另一項必然是他從勞工處處長年代已承提出的縮短破欠基金申請程序。日前他透露年內會達成,那就勿令市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