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自會走出康莊大道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中共「二十大」周六(22日)閉幕,期間前總書記胡錦濤提早離場,引起外媒廣泛揣測。翌日二十屆一中全會召開,確定政治局委員及常委名單,李強、蔡奇、丁薛祥和李希「入常」,與留任的習近平、趙樂際和王滬寧成為新一屆領導層。

沒能留下的李克強及汪洋不只被認為與胡錦濤關係密切、屬黨內「團派」,而且二人與韓正一直主事經濟發展。新常委不只曾與習近平共事或被視為親信,被認為有助習近平實現政治綱領,而且他們不少都有「強硬」政績,好像李強在任上海市委書記時上海曾封城兩個月,不惜對經濟帶來相當打擊。

習近平發表就職講話時提到,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愈來愈大。(新華社)

外界對中國經濟發展解讀悲觀

外界從人事佈局推測,中共政府未來幾年不管是對外與美國的角力,抑或對內動態清零等管治,相信都會採取強硬態度。由於注意力將更放重在國家安全,這意味着部分經濟發展的目標未必能實現,經濟無法如期增長。資本市場似乎亦同意這種論述,周一(24日)內地及香港市場的中國企業股票都遭到大幅拋售,上證指數下跌2%跌穿3,000點,恒生指數更跌超過千點,見2009年金融海嘯後新低,可見市場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確存在擔憂。

不過,習近平宣讀的「二十大」報告對於發展經濟的講法,其實跟上屆或已有政策方向差不多,並沒有大變動。習近平周日的就職演說中,亦強調中國將會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經濟發展必不可缺,但卻不代表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追求發展。

良性發展經濟 安全有利穩定

若說改變,「二十大」誠然將「共同富裕」及「雙循環新格局」這兩個經濟發展方向寫入了黨章。然而,眾所周知這兩個概念都並非「二十大」首次提出,寫入黨章也只是為近年提倡的政策方向確立地位。其中共同富裕不應該被視為中國發展經濟將要倒退的象徵,中央已多次強調共同富裕並不是均富。既說共同「富裕」,中國當然必須發展經濟,並通過完善分配機制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二十大」報告不單複述了這些概念,亦重申堅持按勞分配的原則,更說明共同富裕重視發展人均產力。

至於國家發展經濟需顧及金融安全,也是早已有之的政策,去年國家主動對樓市調整便是一例。諸如金融海嘯及各地的債務危機等西方經濟的歷史經驗早已說明,一味強調經濟發展,卻由任資本野蠻生,亦會產生金融結構危機,在經濟與安全間取得平衡對良性的經濟發展其實是必要的。而且過去數年,無論是對抗疫情或是與美國角力,中國經濟一直也在國家安全與發展之間盡力平衡。

內地去年推出共同富裕現念引起不少爭議。

周一,中國公布了最新的第三季GDP為增長3.9%。雖然這並不及目標的5.5%增長,但在全球都陷於經濟衰退恐慌的同時,3.9%的增長不單遠超其他主要經濟體,亦超過外界預期,也證明了中國並不會任由經濟發展停頓。未來中國經濟具體會有怎麼的發展,雖然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響,但「二十大」也反映了中共未來仍會堅持紮實地推動經濟向前發展,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