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中國式現代化應該帶來百花齊放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懷石料理和Fine dinning各有千秋,意大利粉跟台灣牛肉麵不用比較,上海小籠包和韓式炸雞都是美食。但一談到政治和經濟發展,許多人便假定了只有一種模式,就是歐美的民主模式,只有一種制度,也就是歐美的資本主義制度。所以「中國式現代化」不容易為人理解,甚至被質疑不是真正的現代化。

二戰後的政治經濟學者告訴我們,市場經濟較有效率,資本主義促進社會進步。而隨着經濟發展,中產階級亦會爭取更多政治權力,民主政制因而逐步建立。嘗試為世界提供另一個選擇的蘇聯,在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下終究向了西方資本經濟屈服,但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政權卻逃不過被掃進歷史墳墓的命運。現代化在福山歷史終結論的推波助瀾下,與資本經濟和民主政治劃上完全等號。

現代化被等同為資本主義西方民主

在亞洲,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及鄧小平的南巡講話,令一些人以為中國同樣要走上資本主義社會的現代化道路。在中國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時候,克林頓樂觀地指出「當個人有能力心懷夢想,更有能力實現夢想時,他們會要求更大的發言權」。其時美國知識界和政界普遍相信,中國入世將加速現代化,資訊科技的發展亦會改變中國社會和人民生活。

社交媒體的興起曾經給予世界樂觀的希望,阿拉伯之春卻沒有改變人民生活。湯馬斯佛里曼以為「世界是平的」,殊不知社交媒體帶來的卻是資訊扭曲、輿論兩極化的後真相年代。特朗普在美國掌權,英國公投脫歐,東歐保守右翼政客崛起,民主政治的發展不如自由派所想像。這不是說歐美的政治和經濟模式一無是處,它無可否認具有強大的韌力作出自我修正,但歐美出現的貧富矛盾、兩極化問題和民粹政治,實在成為中國極力警惕的案例。

美國總統拜登正面對國內右翼政治勢力的挑戰,同時要應對通脹惡化的經濟危機。(AP)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

我們只能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之下,近年歐美發展困境的社會脈絡之中,才能理解習近平去年在中國共產黨百周年大會上所謂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以及在「二十大」報告發言上所說的「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這還未算上現今社會主義國家所剩不多,相比起朝鮮、越南、老撾和古巴的緩慢發展,中共完成了全面脫貧、推進高品質發展以及人民共同富裕,更加說明了為何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必須是「中國式」、按着國情來進行。

中國的現代化遠未完成。習近平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目標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本世紀中葉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按照中共的說法,中國的現代化不是以資本為中心、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不是兩極分化的現代化,也不會是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

隨着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西方對中國的評價亦在逐漸改變。由起初相信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將會改變中國,以及中國社會主義政治不可持續,到近年渲染中國威脅論,甚至有所謂修昔底德陷阱之說,相信中美終必一戰。在習近平「二十大」報告發言後,《華爾街日報》的社評便再次警告,中國已成為美國在二戰後最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威脅,而美國仍未為此作好準備。

兩種模式的較量還是各自精彩

美國誠然還未作好準備,但此並非軍事上的準備,而是思想上的準備。若仍然認為現代化只有資本主義經濟和西方民主政治的一途,那麼歐美始終無法認清中國正在邁進的方向,也無法理解中共政權的施政。更何況即使在歐美國家,他們的經濟和政治模式絕非一律而是各有差異,北歐的資本主義便跟英美的不同,英國的西敏制也跟美國的總統制有別。

中國不相信西方現代化是唯一答案,正努力在社會主義下實現經濟繁榮、追求政治穩定。但中國同時在「一國兩制」下容許香港奉行資本主義,也就是相信資本主義最適合香港的發展道路,並且可以帶來繁榮穩定。故此中美非但不必一戰,即使連發展模式的較量也並非必要。只要不以西方模式為普世模式,在最大公因數下尊重各國的發展道路,我們其實可以樂見各自精彩,發展模式百花齊放。中國所謂的「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中美關係,不也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