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新人奪金像獎 例必蔗渣價錢燒鵝味道?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電影圈競爭激烈,成王敗寇,只在朝夕,今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縱然新人輩出,不少新晉電影人豐收而回,但不能忘記的是,他們今屆所以能入圍、獲獎,多多少少是因為前輩扶腋,隨着羽翼漸豐,他們將要獨自走上顛簸之路途,是成,是敗,仍是未知之數。
在今屆金像獎中,最矚目的新人,莫過於黃進(一念無明)、許學文、歐文傑、黃偉傑(樹大招風)等。他們的作品備受好評,但不容忽視的是,兩部電影若然未獲影圈前輩扶持,實難取得今日成就。

余文樂跟《一念無明》團隊一同入場,打破傳統。(符祥定攝)

資深演員「捱義氣」 片商蝕住拍

就像《一念無明》中的主角余文樂、配角金燕玲、曾志偉,他們要不是免費演出,就是只收取象徵式的片酬,有不少影評人指出,三人雖然是「友情價」、甚至是「捱義氣」,但其專業演出扣人心弦,為優秀的劇本踵事增華。另一方面,《樹大招風》拍攝五年,單是劇本已經一改再改,以精益求精,若然沒有寰亞老闆林建岳,支持幾個小伙子花了五年拍一套不能賣到大陸市場的電影,實難支撐高昂的製作成本,兼之,若然沒有監製杜琪峯、游乃海為其劇本千錘百煉、絞盡腦汁,實難以點石成金,成就最佳影片殊榮。

客觀而論,無論是黃進,或是《樹大招風》的年輕編導班底,都絕非平庸之輩,電影得獎,他們確是功不可沒。但可以預見,影壇前輩不太可能一直無償付出,每套片都「拍膊頭」找演員低價演出,畢竟電影是一門生意、亦是一項專業的工作,新晉電影人將要面對的,是殘酷的電影市場洗禮。

《一念無明》中所有演員幾近是不收片酬。(符祥定攝)

電影也是一門生意 「拍膊頭」可一難再

電影固然有其藝術性,但也有其商業性,每一部電影,都要面對市場競爭,尤其是在九十年代起,港產片已然式微,電影數量、觀影人數連連下跌,不少電影人在影圈,已然風光不再,要北上覓資,也有部分影人意興欄柵,退出影圈。

這情況至今仍未有明顯好轉,就像現時進佔香港二十大累積票房的電影,就只有排名17的《寒戰2》是港產片,其餘大多屬荷里活大片。須知香港為自由市場,外國大片進出無阻,除了重金巨製的美國大片外,香港電影更要面對內地、韓國、日本、台灣等地的優秀電影競爭,面對一個又一個橫強的對手,港產片要盡千方百計,才能取得喘息空間。

而缺乏經驗的新人,要在電影圈立足,則更是難上加難。當中的顯例就是在2005年奪得首屆金像獎最佳新晉導演的黃精甫,他的路途與今屆的新晉電影人相似,就是循短片比賽入行,得到曾志偉垂青,監製他首部電影長片《江湖》。《江湖》在當時大獲好評,然而,他的第二部電影《阿嫂》卻是票房慘淡,招來批評者眾,結果他有一段時間未有拍攝新作,其母親更勸他轉職郵差,以求穩定收入。可見得獎、獲前輩支持賞識,並不代表銀色旅途從此一帆風順。只要一兩部電影失敗,即會大大影響投資者的信心,令前路更難行。

延伸閱讀:【01觀點】林家棟贏影帝 勝在「鵪鶉變鳳凰」

影壇不乏生還者 新人毋需絕望

可以說,電影路途絕非平坦,新晉電影人將要面對的,除了是口碑之外,還有最現實的票房問題,只要一次失足,隨時會成千古悔恨。

但是香港人也不應對電影新人絕望,就像憑《狂舞派》在第33屆金像獎獲最佳新晉導演獎的黃修平,在2015年上映的電影《哪一天我們會飛》中成績頗佳,票房突破一千萬,口碑亦不俗。而在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憑《明媚時光》獲提名最佳新晉導演的翁子光,在2015年上映的《踏血尋梅》,更在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奪得最佳男主角、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等七項大獎。

今屆電影金像獎的新人是否能夠在香港的瘠土茁壯成長,仍屬未知,惟港人不妨展望將來,看看他們此後是否能拍出佳作。若然他們努力不懈,虛心學習,總有機會在電影圈振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