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我迷失在這場EMOJI遊戲中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當收到心上人一句:「你真係好☺️」,你會覺得對方在開玩笑抑或是真表白?若果變成:「你真係好😜」呢?你有否試過對著電話屏幕中,對方傳來的emoji發呆,猜想對方表情中所包含的意義?有否因為一個表情符號使得自己「徘徊地獄又折返人間?」在猜測與被猜測的遊戲中,有否發現自己可能已經變成Emoji寄生體?

情景一: 「知道喇老闆😊」

這個年頭,不少人都會用whatsapp交流。自從有了whatsapp後,回覆時間縮短、廿四小時隨時收到老闆whatsapp的情況,相信已經成為不少人的日常生活。當你夜晚十二點刷好牙準備入睡,電話一震,老闆麻煩你準備少少文件。你回覆一句:「知道喇老闆」其實沒有不妥,但你內心還是會戚戚然,惶恐:「佢會唔會覺得我發緊脾氣?」(他會否覺得我在生氣?)為了避免一切誤會,你最後決定戴個頭盔,加個smile face:「知道喇老闆😊」,何其精神奕奕呢!

1963年創造出笑臉的公司State Mutual Life Assurance Company of Worcester曾說:「微笑是傳染性的。它是娛樂和醫藥。這是友誼的食物。」(A smile is contagious. it is entertainment and mediatcine. it is food for friendship. )微笑成為表示友善的表徵。很多書籍、很多人都教人要微笑。香港被認為全球最冷漠城市,皆因城市人不微笑。然後政府就呼籲大家對陌生人微笑啊,彷彿世上所有問題就憑一人一笑就可解決。不過,香港人在現實中不懂微笑不要緊,在電話取代面對面溝通的世代,emoji擔當起一種新的語言角色,也是一種新的大眾表達文化形式,微笑emoji亦擔當起彌補城市中冷漠與隔閡的最佳中介。

Emoji成為一個平等於文字的新語言(圖:VCR)

由「:-)」到「😊」,自1963年至今長年累月的傳導,微笑符號成為全球通用符號,其意涵亦被普遍大眾共同默認。不過,並非所有emoji都有足夠年資讓大家默認成同一意思,特別是iphone與android的emoji經歷過幾代更新後,新生emoji一浪接一浪,最後連微笑都出現十幾種樣式😀 😃 😄 😁  😊 😇 🙂 🙃 😉 😌🤠🤓 😎😺 😸,每個emoji放在不同的語境、語句之後,所造出的效果都會不同,有時更將本來的話扭轉成其他意思。例如外國就常常出現攻擊字句加一個微笑符號,以表示自己其實是在開玩笑。字句中的傷人性與攻擊性,就被一個表情符號沖淡甚或取代。Emoji成為一個平等於文字的新語言,因為在「虛擬世界」中,Emoji猶如是我們「真實面部表情」,為文字增加情感,甚至取代單詞,為文句提供上文下理,最後影響我們接收的意思。雖然我們傳出😂 🤣 時,大多數都不是真的在現實中「笑到喊」,但我們看到對方傳來的😂 🤣 時,內心還是會自動填補到對話間的空白與單薄。

到底是Emoji的意涵大得使我們都可在既忙碌又疏離的生活中得到滿足?抑或是我們的內心其實只在渴求這片刻又淺薄的接觸,好讓我們不至於在這個城市寂寞至死?

情景二:「今晚 🍑 🍌?」

微笑符號經年月沉澱成為共識,但詮釋空間縮減。不過嶄新的Emoji就像密碼,大多未經年月洗禮,讓意涵留有遊走空間。曾有夫妻坦言在whatsapp中會全以emoji對話:「Emoji沒這麼直接,更有情趣。」若然在工作日常收到情人的一個whatsapp,問你:「今晚 🍑 🍌?」你認為對方是邀請你今晚不如一起吃蜜桃與香蕉,抑或有別的含意?

這些新一代符號當中所留有的曖昧空間,成為當代人的共同情趣,讓沉悶的人生多一分小色彩。(圖:iStock)

這些新一代符號當中所留有的曖昧空間,成為當代人的共同情趣,讓沉悶的人生多一分小色彩。當中的卡通化也省卻肉麻的對話,讓情趣幽默又不落俗套。不過,Emoji就如一般符號,傳送者所傳遞的內容,與接收者所接收到的信息往往有可能出現斷層情況。不少人會特意以曖昧的Emoji叫人摸不著頭腦,藉以「暗串」他人,讓自己內心「暗爽」。但在更多時候只讓對話落入「迷一般的狀況」,叫人怕自己想得太遠,無中生有。若果有個日日對你「夭心夭肺」的下屬只傳給你一句:「🐵 🙉  🐒 」你可如何解讀這三個emoji?若然老闆傳來一個:「🕺」又該如何解讀?你會直接問他抑或自己無限詮釋?

縱然如此,許多人仍熱愛使用Emoji,根據統計,92%使用社交媒體與通訊軟件的人會使用Emoji。是否大家都同意史丹福大學語言系博士,研究Emoji的專家Tyler Schnoebelen所說:「Emoji在訊息中讓你詮釋一種自己的風格,別具意義和渲染力」?不可否定,留有詮釋空間的Emoji已成為商機,有人以此寫了一本書名為《How to speak Emoji love》,以Emoji符號教授約會貼士、床上纏綿密語、分手藉口、浪漫電影與歌詞等。例如一個桃加兩隻手掌等於「啪啪啪」;甚至連六九的性愛體位,借用十二星座一個圖案幫忙傳情達意等。現在更有不少人或機構生產系列式Emoji供人下載,每套大概幾元到十幾元。韓劇《來自星星的你》更因明星效應,帶動Line由App Store社交榜長期排名20左右升至第二的位置。LINE當中每套1-2美元的表情包超能陸戰隊的表情包,為LINE帶來每月平均收入約2000萬美元。而LINE於2015年就靠表情包狂賺2.68億美元,幾乎佔2015年總收入的四分之一。

大家仍能記起林鄭直播時的「嬲嬲海」嗎?

情況三:爆「嬲嬲」

有需求就會有供應,在此世代下實屬自然。眼見大眾玩得興致勃勃,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下,當然各個平台都參與其中,好讓用家覺得平台不老土落後。而香港最多人使用的Facebook也於去年二月推出新功能,讓用家除了讚好外,更可回應「勁正」、「嘩」、「嬲嬲」、「哈哈」、「慘慘」。但此種回應功能,背後到底是擴大了用家的選擇,抑或是縮窄用家的語言能力,最後不利溝通呢?

上月特首選舉中,候選人紛紛加入Facebook行列宣傳自己。大家仍能記起林鄭直播時的「嬲嬲海」嗎?不過「嬲嬲海」可有千萬種解讀方式:是「嬲」林鄭是中央指定接班人?是「嬲」林鄭是「CY2.0」?抑或是「嬲」林鄭的態度太家長式?還是「嬲」林鄭沒有落區?「嬲」林鄭不懂在地鐵站入閘?還是「嬲」林鄭太遲宣佈參選?「嬲」林鄭沒有一招打敗曾俊華?「嬲」林鄭的政綱不夠完整?還是有別的含義?

在按下「嬲嬲」鍵時,大家心裡所想的到底是甚麼?若果大家明明有千言萬語要說,何以最後只以一個「嬲嬲」回應?單以一個「嬲嬲」又是否足以讓林鄭知道自己的不足?如何在一個嬲樣符號中知道自己的錯誤?情況會否像你的情人突然整晚悶悶不樂,一聲不響,單以一個「嬲樣」對你,然後叫你「返去反省下」一樣?這樣的話只會讓溝通失效,淪為單純的情緒宣泄,卻沒有有效地讓信息傳遞給對方。若單方面的傳遞並不構成溝通,那麼使用Emoji會否只讓人的存在變得更寂寞?這種以表情符號主導的接觸,真的可讓我們可在既忙碌又疏離的生活中得到滿足?

若然長期慣性以Emoji溝通,又會否影響大家的語言能力,甚或思考能力?

聽聞現在是「文字無價」的年代,一切轉為圖像表述。不過,語言本是用以表達自己以及溝通的載體,同時也是不少人用以思考的中介。不少學者早已覺得現存的文字不足以表達人的想法與追求,認為文字有限制。不過在Emoji代替文字回應的世代下,現時在Facebook上不少人連文字都會回覆「已like」、「liked」、「俾個like你」。人的情感只是單純的「like」、「love」、「wow」、「sad」、「嬲」嗎?人的情感許多時卻是自己也說不清楚,更難以用Emoji交代。有否試過看青春愛情片後,有少少感慨但又有少少開心,但同時又有少少憂傷的心情?這種百感交雜的心情可如何以Emoji表達呢?難道是「😭😌🍂」?若然長期慣性以Emoji溝通,又會否影響大家的語言能力,甚或思考能力,最後使我們只單純歸納自己的情感為「like」、「love」、「wow」、「sad」、「嬲」?人是如此單薄的生物嗎?


不過無論你認為Emoji是可怕的,抑或是可愛的,在這個世代我們都無可避免墮入Emoji的漩渦。所以若覺可愛,盡情享受;若覺不妥,小心使用。而若然愛我,請按讚,若有話想回應,請留言吧,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