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又贏?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然而,這些單位嚴重超額認購。372個單位吸引了超過6500個家庭申請——17個家庭爭一個單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8月20日發表年度施政演說時這樣說。

碰巧上星期香港的新一輪居屋申請截止,觀塘安楹苑、安樺苑、安麗苑、啟德啟悅苑、屯門兆翠苑和元朗朗天苑合共提供9154個單位,總共收到17萬份申請,亦即是超額認購18倍。

所謂「沒比較就沒傷害」。新加坡組屋超額認購17倍,李顯龍已經狀甚憂慮地要設法解決。香港現在正值樓市調整期,居屋申請錄得五年來超額數字最少的一次,卻仍然比別人還要競爭激烈。所以,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說得沒錯——不是今次認購的人數少,而是以往的超額數字過高,狀態不正常。

新加坡九成人住在自置居所,八成人住在組屋,看似沒有房屋問題,但李顯龍政府認為仍要「完善」。鑑於組屋的申請者愈來愈多,土地的選擇又有限制,李顯龍遂將組屋兩級制改為三級制。新增的中間一級選址為交通方便的地段,雖然政府要為市民提供較多的補貼,但同時設有十年禁售期,屆滿後亦只能售給合資格市民,防止組屋被炒賣圖利,亦確保組屋能流轉到有需要市民手上。

對於這些限制,香港人不會陌生。居屋的安排大同小異,縱然我們的禁售期只得五年,而且在15年後可以補地價於公開市場出售。新加坡組屋政策更值得我們留意的是,李顯龍多次強調的三個宗旨:可負擔、社會融合、公平。

可負擔的意思毋庸多言。所謂社會融合,指的是即使市民收入不高,也可以住在便利的市區地段,而不會出現只得高收入人士才能居住的小圈子社區。至於公平,李顯龍表示每一個買到組屋的快樂市民背後,其實都會有20個買不到組屋的市民在沮喪,而他認為這就是社會不公。

行政長官李家超7月24日在新加坡出席總理李顯龍所設的午宴,旁為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政府新聞處)

沒有人打算「唱好新加坡」,更沒有人想「唱衰香港」。但他們的房屋政策的確讓人看見理念,看到「章法」。新加坡政府每年給予建屋發展局超過50億新加坡元的撥款,又以折讓價批出土地,換來的是接近八成市民能夠以相宜價錢成家立室。不用高價賣地,新加坡政府憑藉利得稅、入息稅、商品及服務稅,每年已經收入超過500億坡元,足以提供組屋以至其他公共服務。

近兩屆特區政府看似重視房屋問題,客觀結果卻是「住得細、住得貴」的問題更加嚴峻。李家超政府去年公布的首份施政報告,房屋政策重點只得簡約公屋。提速誠然重要,但如何體現經濟公平、社會公義等施政理念,社會卻無從看見,他的財政司司長更未曾改革財政結構。新一份施政報告正在諮詢公眾,他能否認定經濟和社會存在的問題,繼而說明如何有理念、有原則地解決,將會是社會評價這屆政府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