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選舉|香港只要改革派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區議會選舉的提名期10月17日開始,至10月30日結束。立法會第一大黨民建聯派出122人參選,工聯會46人出戰,自由黨亦有7人,香港新方向5名年輕素人參加。民主黨雖然派出6人參選,但亦自知無望獲得提名,選舉工程可謂未開始已經結束。

作為第七屆區議會選舉,這次也可以說是第一屆——地區治理改制後的第一屆。除了地方選區的議席佔比大幅減至兩成之外,參加地方選區和地區委員會界別選舉的人士亦須得到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和分區委員會(「三會」)委員的提名,然後再經資格審查委員會進行審查和確認。不要說民主黨無望取得提名,據我們了解,即使是建制陣營中人,部分亦無法「入閘」參選。

誰人扎根地區、服務市民?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曾經強調,加入「三會」委員的提名要求可確保候選人是有志於扎根地區,有能力服務地區的人士。不過似乎「現實很骨感」,有志於扎根地區、有能力服務地區的人士不見得能找到「三會」委員提名,對取得提名有十足把握的人士又不一定扎根地區、有服務往績。有建制派參選人以奇裝異服吸引注意,跟為社區和街坊服務有何關係,實在叫人丈八金剛,摸不着頭腦。

對於這次選舉,局長曾國衞已表示不會追求硬指標,「投票率並不能代表今次的選舉制度或者新的區議會、新的地區治理體系成功與否」。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亦提到,投票率受很多因素影響,例如社會和諧會讓市民認為很多問題已獲解決,不會有很多人士前來投票。

不過我們聽說內部目標是三成投票率,政府看來是隆重其事。曾國衞想出了與「香港夜繽紛」的聯乘形式,表示會推出「區選夜繽紛」,在夜市設攤位宣傳區議會選舉,希望和市民「打成一片」,並會推出紀念品。他又提到會有「區選進社區」,與市民「零距離」接觸,告訴市民新的地區治理體系如何為他們帶來好處。而行政長官李家超更率領主要官員拍攝宣傳影片,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和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分別鼓勵選民踴躍投票,主要官員連同特首辦主任葉文娟齊聲呼籲「1210區選齊投票,共建美好社區」。

全體主要官員拍片呼籲市民在區議會選舉中投票(李家超FB影片截圖)

沒有幸福感 只得疏離感

其實各區本來就有民政事務專員,建制派不少人亦已在區議會或從事地區工作,如果他們能夠掌握民情民意、為社區和街坊做事,市民自然會投票支持,比起官員多說幾句「幸福感」、「獲得感」更有力。可惜現實是,立法會自去年由建制派主導,地區治理體系亦在今年得到「完善」,社會卻感受不到多少改變。我們的讀者數據反而顯示,多數人對於廣義的治港者都沒有多少興趣,但同時對於民生問題、經濟問題很有反應。與其說「幸福感」、「獲得感」,香港人似乎有的是「疏離感」。

論到這次區議會選舉,就連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亦指出,中央並不希望愛國愛港陣營故步自封,期望愛國力量中出現改革派。而在不久之前,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譚耀宗亦曾提到,過往對香港社會的政治劃分已不合時宜,現時絕大部分香港人都是愛國愛港,應該致力團結大多數、聚焦於良政善治。

今時今日作為一個建制派已不算得什麼,沒有人能再政治掛帥、單靠「愛國」的招牌混下去。哪管是建制派、民主派、鄉事派或新派、舊派,香港需要的是改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