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鑼敲響一片 立法會送舊年?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立法會闊別三個月後復會,雖然仍為2023年會期,但亦不無新開始的意味。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尚海龍星期三(10月18日)在會議上表示,「好榮幸可以飲到『頭啖湯』,在大會休會結束之後第一個議員議案『開鑼』登場,所以我帶來了一個鑼」,並隨之敲響。

尚海龍事後表示敲鑼寓意創新及喜慶,「香港需要打破以往的陳舊」。經典賀年歌亦有一句,「你聽鑼鼓響一片,聲聲送舊年」。說到送舊迎新,立法會復會後的一個明顯分別是議事廳在席人數較以往為多——雖然仍然有點疏落。

立法會在10月18日星期三上午復會,包括審議《2023年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

「班長」確保人數 議員貢獻何在

據說建制派「班長」廖長江繼8月建議議員必須出席大會會議,以及盡量參與投票表決之後,據說上星期再建議大會期間如果離開大樓一小時或以上,須透過WhatsApp群組向直選、功能界別和選委界的組長報備,以便統計人數,並令人市民感覺到議員有盡責履職。

出席會議和參與投票也要提醒,本來已不靠譜。而議員多了在席,甚至多了發言,又是否代表盡責履職,大家都知道兩者不能等同。敲一下銅鑼,唱兩句《順流逆流》,跟議員的工作質素並沒有關係。更重要的是有沒有認真審議政府提交的法案,有沒有督促官員解決社會問題,有沒有反映及解決市民訴求。

就拿這次會議為例,議員提出了6項口頭及16項書面質詢,關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幼兒照顧服務人手等問題,並有「跟進國家主席習近平2022年6月30日的重要創新科技指示」及「全面檢討中小企業證券市場制度」兩項議員議案,促請政府定期檢視推動創新科技發展的措施,以及檢討及改革現行中小企業上市制度。

不是沒有工作,但又正如選委會界別議員江玉歡所說,「我問自己究竟市民大眾會希望我們討論什麼?議員議案辯論的目的是什麼?政府有否關注議員議案?」,並提到以前立法會會議主要集中辯論法案和重要議題,議員議案辯論不多。如何才能推動政策革新,締造更好的社會環境,不一定以議員發言次數來作衡量。

新議員不能算新 舊人要自我改革

今次會議三讀通過了《2023 年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將在6個月後開始分階段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但《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2023年區旗及區徽(修訂)條例草案》及《2023年道路交通法例(1提升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修訂)條例草案》及《的士司機違例記分條例草案》皆仍在法案委員會階段,未知何時恢復二讀辯論。

另外,今屆會期在內務委員會轄下成立的推動新型工業化事宜小組委員會、北部都會區發展事宜小組委員會、研究避風塘及避風碇泊處相關事宜小組委員會,將會提出什麼政策、規劃及法例建議,相信亦會反映議員對於改善施政的貢獻。

江玉歡謙稱「作為新人」,但其實這屆立法會已經就任將近兩年,所謂「新人」也不能算新。來自民建聯、經民聯、工聯會、新民黨、自由黨等傳統建制的議員,更加沒有理由可以得過且過。當照顧者慘劇一再發生、勞工傷亡接連出現、基層家庭無法上樓、學生壓力過大、中小企經營困難時,傳統建制對此恰恰責無旁貸。

新人也好,舊人也罷,矢言成為治理型政團也好,自稱也是反對派也罷,他們必須做的都是推動政府改革施政,而不只是說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