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如何挽救零售、飲食和旅遊業?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張景宜

疫情後一年多,新聞常見的標題是零售業市況不佳、多區餐飲倒閉,以及內地旅客不如往年前來香港。社會各界以及政府相關部門最需要的是了解,2024年的情況可能比20年前SARS來得嚴峻,今次大家需要面對的是中長期的結構問題。

首先,內地近年發展迅速,各省市的旅遊基建大幅提升,不論是國家級景點、以至鄉鎮、郊區,都吸引內地居民穿州過省遊玩,同時港元持續強勢,變相把原有的旅客拉到其他地區。同時,本地酒店集中在高端價位,中低端供應不足,才有早前少數旅客選擇即日來回香港。而最重要的是,周邊地區較早開關,提早推動計劃吸引旅客。

未來三個季度,有必要讓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全面統籌各個相關單位,以及調動私人界別的資源,以及重新佈局,把海外旅客的比例提高和增加在內地及海外經貿辦人手,聘請多點合約員工,推廣香港旅遊和吸引人才計劃。

本地餐飲、特色食品、主題園區等,對於一線城市的內地居民未必一如年前吸引,反而香港作為歐美、澳紐等地旅客,前來亞洲和內地其中一站的行程的吸引力依然。相對這些地區持續的高通漲及高消費,香港的物價反而是有競爭力,如果香港聯乘澳門、大灣區各個城市,推動高鐵、客運及船運的連結,以及與一些企業如Klook、Trip.com等,以外語投放廣告推動多點旅遊,這樣才是長久治本的策略。

政府和旅發局可以擴大與澳門及大灣區的旅遊合作推廣,讓海外旅客把行程擴展至四天至一星期,這方面絕對可以透過津貼,由三方相互贊助前往該區的旅客,各自鼓勵乘坐交通前往香港、澳門和大灣區各市,就像在意大利、法國旅遊的人士,都會特別願意多坐火車和參加當地旅行團,遊覽不同的城市一樣。

同時,如果大家在外地旅行時,打開Google和Youtube尋找香港的資訊,相信不會找到太多特色的資料,還是以傳統的方法和內容去介紹香港。政府和旅發局其實可以與近年興起的新KOLs及頻道,推出以英文、西班牙文、法德文和日文等的內容,讓海外旅客知悉深水埗、荔枝窩、西貢、以至同步加持澳門及大灣區城市如深圳、廣州最新最好玩的地方,這樣在社交媒體如Facebook及Instagram,以至搜尋結果增強全球網民對香港的認識,這樣相信在往後幾年,能夠逐步重新把香港放在旅客首選的地方。

作者張景宜從事公關行業,曾於新加坡電視台和本地媒體擔任編導,愛旅遊、美食及讀書。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