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借助月辦煙火機遇 搞活海濱旅遊經濟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駱俊偉

香港迷人的夜景,配合煙火點綴,相映生輝的景象正好凸顯這座城市璀璨的魅力。每逢香港舉行煙花匯演的盛事項目,維港兩岸皆擠滿人群,煙花前後更帶旺旅客過夜與消費,迎來旅遊業的「小陽春」。有見及此,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月辦煙火無人機匯演」,顯示政府推動盛事經濟,搞活香港旅遊發展的決心,亦充分回應旅遊業界的盛事旅遊需求。

不過,煙火表演素來與節日氣氛相輔相成,平日單靠煙火無人機表演,難以成為香港旅遊的招徠,而過於頻繁的煙火無人機表演也會容易對觀眾失去新鮮感。因此,政府應研究完善海濱配套,推出「盛事+煙火+音樂藝術+消費+美食」綜合旅遊娛樂體驗,以打造香港獨有的煙火盛事活動,並設立績效指標,檢視表演對旅客的吸引力,以免煙火表演成為一項「高投資,低回報」的盛事項目。

參考日本的花火大會,觀賞煙火的地方周邊通常設有各種日本文化紀念品、街頭美食、遊戲攤檔等娛樂性節目活動,滿足旅客視覺與消費需求。以日本東京隅田川花火大會為例,去年重辦的花火大會共103萬人入場,根據當地的旅遊消費調查,整個煙火大會已錄得破百億日圓的經濟效果,相當於投資回報率高達337倍,反映煙火表演可帶動龐大的商機,刺激餐飲、零售消費增長。

回到本地,去年7、8月舉行的「樂聚維港嘉年華」、及12月「西九繽紛聖誕暨冬日維港煙火匯演」的成功要素也離不開音樂活動,及聖誕打卡市集,與煙火匯演的完美結合,分別吸引超過20萬及120萬人士進場。根據入境處及旅發局數據,兩項活動舉行期間帶動約15-55%的內地旅客過境增長,且過夜旅客數目在上述三個月份皆出現攀升跡象,反映煙火匯演嘉年華可一定程度吸引內地過夜旅客來港。

筆者建議政府可把握煙火表演凝聚旅客的契機,例如在維港兩岸海濱、西九文化區等地,深度結合煙火、美食攤位、音樂藝術表演、文化市集等活動,打造「煙火匯演嘉年華」,藉煙火匯演搞活海濱經濟發展。綜觀過去的煙火表演結束後,旅客便在熱鬧過後匆忙北返「旺丁不旺財」,不利政府吸引高增值過夜旅客的初心,而沉浸式海濱旅遊體驗,預計可滿足旅客食、買、玩的一連串需求,讓旅客在優美的維港夜空下流連忘返,增加旅客過夜的意願,為香港旅遊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現時預計每場煙火所需資金將少於100萬元,惟每月開支100萬並非小數目,且目前政府財赤問題非短期內可解決,政府需確保表演開支用得其所,以免浪費公帑。筆者建議政府須針對匯演的成效制訂相關KPI,透過收集及比較每個月的旅遊數據,包括匯演前後旅客入境人次、過夜旅客的數目、旅客消費指數等,以審視表演與相關配套能否收獲預期效果。假若未能達標,政府便有需要與旅發局研究改善方案,例如尋求商家贊助,以擴大煙火的規模及加入別具特色的元素,及配合維港兩岸盛事舉行煙火無人機匯演,增加表演的吸引力。

作者駱俊偉是公共政策研究員、城市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碩士。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