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黨|AI焦慮與香港對策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農曆初七,也就是美國時間2月15日,微軟支持的OpenAI發佈以日文「そら」(「空」或「天空」之意)為名的文生視頻模型Sora,讓沉浸在春節美⾷美景與放鬆休閒中的國人為之一驚。而接下來的一系列事件更是給國人上演了一幕目不暇接的AI蒙太奇:2月22日,在超強季度業績的帶動下,英偉達股價單日暴漲16%,市值逼近兩萬億美元大關;2月27日,蘋果宣佈取消運作十年的電動車計劃,相關研究經費與資源全部轉投生成式人工智能;2月29日,貝索斯、英偉達、微軟和Open AI聯合投資2022年才成立的人形機器人公司Figure AI;3月4日,由Open AI離職員工創建、得到谷歌與亞馬遜支持的Anthropic發佈功能全面超越Open AI Chat GPT的Claude3模型。此時距離Open AI發佈ChatGPT4、開啟AI元年才剛剛過去一年時間,但AI領域的突飛猛進顯然超出了幾乎所有人的預期,除了那位在農曆新年前到訪中國、身穿東北花大褂參加公司年會的黃仁勛。作為控盤AI算力的英偉達的CEO,他宣稱通用人工智能最快五年就將問世。

來稿作者:周小稞

在美國上演的這一幕幕AI大戲無疑給了正在與美國展開激烈科技攻防戰的中國當頭一棒,並在中國引發了其他各地甚至包括美國都不曾有的廣泛關注。奇虎360的老闆、網紅周鴻禕就為美國過去一段時間在AI領域取得的進展所震驚,直言中美之間在AI上的差距不是縮小了而是擴大了,更認為通用人工智能未來兩三年就會實現。周鴻祎表現出的焦慮與緊迫感可以說代表了現時中國對美國AI發展的普遍心態,因此而採取的應對也是迅速而廣泛的。魅族科技在2月18日就第一時間對外宣佈公司將AllinAI;國資委在2月23日召開「AI賦能產業煥新」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加快佈局AI產業,加快建設算力中心;李強總理提交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人工智能+」列為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舉措。在這場由AI引發的新一輪經濟大變革中,中國勢將以舉國之力與美國展開白熱化的科技與產業競爭,儘管美國正在千方百計阻擾AI芯片流入中國而大量的華人AI技術專才為美國公司所吸納與效力。

相比於美國這一波AI龍年攻勢在中國所引發的震蕩與衝擊,香港這一邊縱有一絲漣漪但基本上稱得上是風平浪靜。雖然財政司司⾧陳茂波在新一份的財政預算案中專門就人工智能做出論述並撥出專款資助人工智能發展,但市場更為關注的卻是「全面撤辣」後樓市的瘋狂。首個週末的一手成交量由一周前的24宗飆升至447宗,首個推出的新盤獲超額認購逾30倍而一掃而空,而為了防止「摸貨」風再起,香港大多數銀行都在第一時間表明將拒絕為「摸貨」提供按揭。與此同時,遠在北京的兩會,與會的中央有關部委以及來自香港的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都在興奮談論新一輪的惠港措施。那個熟悉的「香港」好像又回來了。只要樓市炒起來,只要中央有政策,香港就可以「馬照跑舞照跳」,就一定不會差。港人焦慮的不是AI與機器人,而是本地的樓價與中央的優惠政策。

在筆者看來,AI將要引發的廣泛變革才是真正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它將對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產生革命性影響:工業革命以來形成的經濟分工與社會分層將會面臨新一輪的重組與分化,依靠⾧期的教育與培訓而形成的人力資本與中產階級將會遭到AI模型與機器人災難性的摧毀與擠壓。香港作為一個幾乎完全服務業的經濟體,自然也會面臨AI的強力衝擊,尤其是大量從事金融與專業服務、構成香港中產階級主體的專業精英,他們的技能與工作正是AI模型最為擅⾧的領域。這無疑會讓正備受深圳服務業挑戰的香港經濟雪上加霜,如果不能有效應對這樣的前後夾擊,香港的服務業與整體經濟將會面臨⾧期的下行風險。

面對近期AI產業的突飛猛進,在農曆新年後相繼發佈財政預算案的新加坡與香港都做出了迅速回應:新加坡計劃未來五年向AI領域投入10多億新元(約合60億港元),而香港則計劃向為期三年的AI資助計劃投入30億港元。兩地對AI的應對在年均投入金額上其實差距並不大,真正的差距在於新加坡是有備而來,而香港則是倉促上陣。新加坡早於2019年就率先發佈國家AI戰略,明確了總體的發展目標、立體的AI生態圈以及具體的AI項目。到了2023即所謂的AI元年,新加坡再發佈國家AI戰略2.0版,進一步完善了未來三到五年AI發展的三大體系、十大驅動力與十五項行動。反觀香港,目前只有生產力促進局在去年11月發表了一份香港AI產業發展研究報告,政府對AI還沒有形成明確的戰略與思路。

基於算法、算力與數據的AI是資本高度密集的產業,沒有5到10億美元的投入是不可能建成一個有競爭力的AI模型的。因此未來的AI產業基本上是中美之間的博弈,像新加坡和香港這樣的經濟體所能做的就是緊跟AI潮流,盡力擠到餐桌邊而不是出現在菜單上。特區政府需要盡快明確自己的AI發展戰略,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最能促進香港⾧遠發展的AI領域。對此,筆者有如下初步建議:第一、尋求與新加坡的合作,盡可能突破美方在AI領域的封鎖;第二、強化與深圳的合作,共享算力與數據資源;第三、聚焦金融、法律、教育、專業服務等領域,盡快形成一批有競爭力的AI應用;第四、引進一批海外華人AI專才,推動本地AI教育、培訓與研究;第五、在各行各業開展AI培訓,在中學與大學推廣AI教育,將AI意識灌輸到全社會。

作者周小稞是紫荊黨政策研究院研究員。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