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揭發者|九龍城寨與市建局消滅九龍城

撰文:胡恩威
出版:更新:

九龍城寨由清朝政府於1847年建成,在英屬香港時期變成一座「三不管」的圍城,大量多層樓宇在沒有政府監管下,如雨後春筍般在寨城內興建。密集樓宇內有黃、賭、毒以及無牌牙醫等。1987年港英政府與中國政府達成清拆寨城的協議,並於原址興建九龍寨城公園。

由鄭保瑞執導的《九龍城寨之圍城》電影,引起極大迴響,截至擱筆時,香港票房已達7,000萬、內地票房5億。商業市場上取得成功,並引起社會大眾對舊香港的懷緬,甚至乎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表示正與電影公司商討保留部份場景,放置在適當地點供旅客打卡,成為一個旅遊景點,一個像主題公園一樣的旅遊資源。這當然是一個好建議,就像香港人說「有好過無」的那種好。

事實上,九龍城寨的那個老香港已被政府一手消滅。霓虹光管就是由屋宇署以結構安全為由的建築條例所消滅。屋宇署於2018年發出999張招牌清拆令,2022年増加至1,119張。 香港缺乏正常的技工教育,技術沒有傳承,導致霓虹光管這種技藝在香港失傳。老香港基本上被香港政府慢慢消滅,政府1972年起停止發出大牌檔牌照和小販牌照。亞洲最古老的街市之一,有160年歷史的嘉咸街街市,隨市建局的重建項目,應該在十年之後完全消失,就是因為政府不重視小販市集、不再發小販牌。

香港目前面對最矛盾、最尷尬的情況是,一方面宣傳香港是旅遊城市,另一方面又把香港最具旅遊特色的東西拆掉。霓虹光管拆掉、老區拆掉、歷史建築物拆掉、小販消失了、大排檔消失了。只是做一些短期模式的市集,例如為期幾天至幾星期的「18區日夜都繽紛」市集,是不能持續發展的市集;因為這是短暫式的旅遊熱點。大家經常到日本、台灣,因為那是真真實實、落地生根的市集和夜市,有着當地的獨特文化特色。

看看九龍城寨,大家在歌頌九龍城寨,讚九龍城寨有香港精神。但實際上,市建局正準備將整個九龍城消滅。九龍城舊區將會面目全非。市建局的「衙前圍道/賈炳達道發展計劃」將九龍城舊區變成另一個圓方、大型商場和豪宅。當中具36年歷史的九龍城街市將會清拆,很多泰國、潮州老字號店舖亦被收購收地。市建局向受重建計劃影響的業主發出收購建議,提出以實用面積呎價14,599元收購。2023年市建局向深水埗兼善里/福華街發展項目內的業主建議收購呎價為16,022元,九龍城的收購呎價比深水埗低9.1%。

市建局用這種大興土木的重建模式進行大型工程,建築成本當然會高。在項目中獲益的當然是辦大型基建的顧問公司和建築公司,小市民並沒有獲益。當然可以是雙贏的,只要重建方案有板有眼,合理、有系統,既能保育、也能令發展商和設計顧問公司獲益,皆大歡喜,不是很好嗎?可惜市建局只會拆樓,只用消滅的方法重建,花墟道如是、囍帖街如是,觀塘裕民坊亦如是。

九龍城有什麼魅力?九龍城有小泰國之稱、泰國菜館臨立。居住在九龍城的泰國人自2002年起自辦潑水節活動,但2024年在賈炳達道球場舉行的九龍城潑水節,參加者需要「攞籌」、限時45分鐘,而且只限在指定區域內潑水,氣氛不夠,皆因政府管得太死。蔡瀾先生介紹九龍城潮州雜貨店。

蔡瀾先生能點石成金,他介紹過的美食都會成為小紅書和內地遊客追捧的對象。蔡瀾是潮州人,若果要興建一座蔡瀾紀飲食文化館,選址必然是在九龍城。九龍城有多間潮州菜館被電影公司取景拍攝,例如《再見阿郎》的創發潮州飯店、《鎗火》的樂口福酒家、《PTU》的方榮記火鍋。這些餐廳都在杜琪峰的電影世界裡出現,都是香港的流行文化資源。可惜香港主流建制並不喜歡香港舊事物,他們喜歡來自西方的消費文化、藝術投資文化。

香港電影很可憐可悲,在西灣河的香港電影資料館,樓面總面積約7,200平方米,而M+博物館樓面總面積為60,000平方米,電影資料館規模是M+的12%。對比起香港電影半世紀的影響力,香港電影資料館小得可憐,不成正比。這種做法不合理和不正常。

香港的歷史正在被消失,在YouTube的「文雋講呢啲講嗰啲」頻道,文雋先生口述香港電影歷史,很努力地透過他個人有限的資源去紀錄。但是本來應該負責紀錄流行文化的「機構」「體制」又去了哪裏呢?現在香港建制最需要做的是重新認識如何保育,參考法國、日本、內地、新加坡去做保育。現在因為電影掀起九龍城寨一股熱潮,大家就一窩蜂去談論,但是大家要認清一個現實,就是市建局正在消滅九龍城,消滅九龍城十分可惜,因為九龍城本應是香港文化回憶的一個重要部份。

作者胡恩威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