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黨|共建共享包容型資本主義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伍俊飛

有中國特色的香港資本主義是中央在「一國兩制」方針下總結香港社會經濟發展經驗後提出的理論成果,為香港實現由治及興指明了前進方向。它是資本主義的基本原則與中國香港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中國特色和香港主體性,為解決香港社會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提供了方法論,是引領香港進步、增進市民福祉的康莊大道。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香港資本主義,進一步豐富了「一國兩制」的理論內涵,標誌著「一國兩制」實踐發展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發展有中國特色的香港資本主義,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資本主義。資本主義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制度,其存續需要堅持一系列基本原則,主要包括企業家佔有生產資料、勞動力享有充分的個體尊嚴和自由、通過社會活動商業化來挖掘個體創新創造潛力、充分競爭的市場、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值得信賴和能夠預測的法律體系、體現證偽精神的思想市場和政策市場、不受壓迫的個體主義價值觀等。資本主義的特點,在於利用人性自利的第一性原理,最大限度地釋放人類個體的創新創造能力,優化生產要素的配置,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

在不違背這些基本原則的前提下,有中國特色的香港資本主義理論和實踐具有廣闊的創造和創新空間。只要我們從中國香港的實際出發,不照抄、照搬其它經濟體的經驗和模式,而是發揚中國香港的主體性,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道路,香港就不僅能實現自身經濟快速增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還能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做出巨大貢獻。

從世界經濟史來看,資本主義制度存在多種模式,包括古典的自由放任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社團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即萊茵福利國家模式)、新自由主義(即列根主義、戴卓爾主義)、新權威資本主義、東亞財閥資本主義等。自由放任資本主義的代表是19世紀的英國,國家資本主義的代表是法西斯德國,社團資本主義的代表是弗朗哥時期的西班牙,社會資本主義的代表是二戰後的德國,新自由主義的代表是當代美國,新權威資本主義的代表是新加坡,東亞財閥資本主義的代表是日本。香港之所以產生社會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主要不是資本的原因,而是因為當前香港資本主義制度混合了自由放任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和東亞財閥資本主義的內容,發揮了這三種制度的劣勢,且抑制了它們的優勢。

自由放任資本主義容易產生市場失靈、經濟壟斷、監管缺失、貧富分化等現象,因此如今大多數的現代工業國家都沒有採用自由放任的模式;社會資本主義力圖解決漫無限制的自由市場與嚴格的政府管治之間的衝突,從而在絕對自由與集權之間尋找一條中間道路,通過「市場經濟+政府調節+社會福利」政策來實現貨幣穩定、充分就業、國際收支平衡和適度經濟增長的目標,但其高福利制度基於高額徵稅和社會契約文化,非西方國家和地區難以效仿,同時面臨全球化帶來的衝擊;東亞財閥資本主義實行政商合作制度、主銀行制度、財團相互持股制度、人事互相派遣制度等,以加強政府與企業以及企業之間的利益捆綁和集體決策,其最大弊端在於社會創新和創造能力不如歐美國家,政策轉型比較緩慢,且基層社會成員上流機會匱乏,年輕人的不合作現象愈來愈普遍,導致社會整體國際競爭力下降。

有中國特色的香港資本主義能夠創造出適合自身具體實際的經濟模式,我們認為「包容型資本主義」是良好的選擇。包容型資本主義強調以科技進步和經濟增長為中心,為所有社會成員參與經濟生活並受益提供條件,使在市場經濟中的所有人都獲得尊重、權利、機會和回報,使每個人的天賦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就香港社會現實而言,我們需要吸引全球龍頭資本、高端創科創新人才前來香港生活和工作,締造經濟增長的引擎;

需要構建開放、多元、寬鬆、創新的全球化社區,遏制各種極端和排外思潮和行為;

需要制定《反壟斷法》,給中小企業平等的競爭機會;

需要政府和資本、勞動力和資本之間形成理性和諧的合作關係;

需要合理降低公務員薪酬,打造有公心的服務型公務員隊伍;

需要賦予和擴大市民監督政府財政、公職人員薪酬和公共項目開支的權力;

需要構建面向市場的技能教育體系,幫助基層市民提高增加收入的本領;

支援企業注重長期投資而不是短期投機,推動可持續發展;

反對少數社團和企業壟斷政府資助,公共資源向全體市民開放;

制定社會平等指數,提高社會階層流動性;

支持市民充分參與市場競爭,幫助他們在適度壓力下實現自己的潛能;

擴大對教育和醫療的公共消費,降低基層市民尤其是弱勢群體的生活成本;

推出鼓勵劏房和鐵皮屋居民積極參與的勞動力市場計畫,提升在職社會福利等等。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包容型資本主義主張利益攸關方的廣泛參與,以充分發揮個體的創造創新能力為基礎,以創造經濟價值為目標,而不是限制或者剝奪富裕階層的權益,所以能在任何給定水準的社會產出更高水準的共同繁榮。當香港經濟變得更加包容,我們就擁有更有活力的市場,更有效率的政府,更有顛覆性的科技,每位市民更有可能享受愈加美好的未來。

作者伍俊飛博士是紫荊黨政策研究院院長。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