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軍大露營﹒來稿|同行未來:灣區融合的青春篇章
珠海淇澳島位於珠江口,東望內伶仃、南距唐家、北對虎門,島上林木覆蓋率高達九成,自然風光旖旎,有「珠海十景」之譽,是該市的著名旅遊景點。這個鮮為香港朋友認識的島嶼,在2024年12月下旬,迎來超過4,000位香港、澳門以及海外的童軍成員,參與為期五天的香港童軍大露營。
童軍運動在香港已有一個多世紀的歷史,現有超過五萬名青少年成員,是香港規模最大、制度最完善的青少年制服團體。香港童軍總會一直致力於以具挑戰性,和進度的訓練和活動,在正規課堂外為青少年提供多方位的五育培訓,目標把他們培養成自立、樂於助人、有責任感及勇於承擔的良好公民。童軍誓詞中一句「對國家盡責任」,更是童軍運動肩負起國民教育責任的明證。過去百多年,無數青少年在童軍的培訓中受益,投身社會後在不同崗位發揮所長。
新冠疫情期間,童軍成員日常的學習,集會及訓練受到窒礙,要移師互聯網在虛擬世界舉行,遑論興辦人群聚集的大型活動。但香港童軍總會仍推動童軍成員在可行情況下,擔當起宣傳防疫及健康訊息,並向有需要人士提供支援、派發抗疫物資,身體力行「童」心抗疫、履行「準備」的格言、「日行一善」的精神。
這次大露營移師珠海淇澳島,不再只是一個傳統的童軍活動,更是透過多元活動,讓香港青少年感受國家發展、了解大灣區建設,促進兩地融合、民心相通的國民教育課。在珠海太空中心,童軍們近參觀了中國天宮太空站的全尺寸模型、多款新型軍用、民用飛機的模型,並透過如自主研發國產客機C919的模擬駕駛艙等互動設備、科普講解,了解我國航天、航空事業的驕人成就。童軍們也拜訪了生物科技企業,學習先進的「中國中國製造」與「中國創造」。在會同古村,他們參觀了歷史建築群,見證透過經濟產業帶動傳統村落活化的保育計劃;還有諸如舞獅學習、三灶鶴舞、民歌等非物質遺產項目,淺嘗中華優秀傳統的多元、博大、精深。
大露營從場地佈置、出行安排、節目編程,能順利有序完成,得益於兩地相關單位的密切協作,體現了高效的執行力。來自香港童軍總會的志工、青少年成員,也有一個跟內地朋友合作、交流的體驗。這種跨地域的交流,不僅讓香港的朋友更了解內地的發展與現狀,也為內地的朋友提供了更直觀認識香港多元文化的機會,成為促進兩地民心相通的里程碑。
香港童軍總會可以選擇在香港以外的地方舉辦大露營,離不開過去十多年,香港在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大量投入,使香港與大灣區內城市的實體內聯不斷加強。
香港與珠海之間的港珠澳大橋,不僅是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最長沉管隧道的紀錄保持者,更是打通香港與珠江西岸的大動脈,為兩地創造了便捷的交通,使香港與珠海、澳門之間的人員往來更加簡便,成就了三城的經濟新動力、打造了「一小時生活圈」。
除了港珠澳大橋,香港還迎來了廣深港高鐵、深港西部通道、香園圍口岸等重要通關口岸設施。高鐵把香港與全國高鐵網路連接;兩個新陸路口岸也帶來通關的便捷,緩解其他舊有口岸的壓力的同時,為區域融合發展、協作,提供有利條件。看官見頻繁的港人北上、深圳朋友南下、珠澳居民東來,都是很好的說明。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是國家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一項重大戰略舉措。其核心目標是促進區域內人員、貨物和資本的高效流通,以實現資源的最佳化配置。也透過加強互聯互通,推動區域內各城市的協同發展,打造全球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經濟區域之一,貢獻國家持續的改革開放。
香港童軍大露營主動帶領香港青少年走進大灣區,讓他們親身感受這裡蓬勃的發展機遇,引導他們在人生規劃中拓闊視野,打破既定思維模式,樹立全新的個人發展概念。「青年強,則國家強」。香港童軍總會透過實踐培養、強壯青少年的人格、體格、性格。
這次童軍大露營,已為青少年培育事業,立下歷史性典範。
本文作者李家俊是國際及公共事務顧問。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