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發揮香港獨特優勢 做好王滬寧的四個凝聚
來稿作者:黃敬
日前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主持全國政協十四屆第三次會議閉幕時表示,要扎實做好「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工作,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對人民政協工作要求、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智慧和力量。國家一向重視香港未來發展及定位,這番言論對港府以至筆者在內的治港人士,都指明了努力方向。治港體系一份子,均有責任做好「四個凝聚」工作,加強發揮香港優勢。
去年7月,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做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去年12月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中,更提出「一國兩制」進入新階段;全國兩會則提出「四個凝聚」、「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可見國家政策層層推進,不僅要求香港繁榮穩定、實現高質量發展,更要做到貢獻國家、影響世界。
受惠於內地加速發展人工智能,國家創科發展、經濟前境都一片向好。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就將今年內地經濟增長目標設為5%。香港更應把握國家發展的良好勢頭,在新形勢下做到主動「識變、應變、求變」,除了繼續鞏固和提升其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地位,亦要配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國策,推動創科發展成經濟新增長點。長遠而言,要加強香港在創科發展的國際競爭力,仍需善用粵港澳大灣區優勢,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政府,擴大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促進人才、物流、科研成果等流通,以補足香港創科用地不足、成本高、缺乏產業鏈與供應鏈等挑戰。
去年施政報告指,港府已就河套港深創科園發展,成立由行政長官主持的「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督導委員會」,帶領政府制訂香港園區發展的整體策略、計劃和布局部署,有利促進港深兩地園區間人員、物資、資金和數據流通的創新政策。未來透過港府創科園,香港可扮演更重要「內聯外通」角色,一方面促進科研成果產業化,為整個大灣區吸引更多外資和技術交流提供有力支援,奠定香港成為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另一方面可善用香港面向全球市場、具成熟法律體系保護知識產權,以及有良好融資、營商環境等優勢,推動大灣區創科成果「走出去」。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和貿易戰的威脅,國家習近平主席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應對,令近年黨和國家面貌煥然一新,在人工智能發展方面更是憾動國際,成功打破了美國巨企的壟斷。香港要努力做到王滬寧主席提出的四個凝聚,集合眾人智慧和力量,發揮香港「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和功能,持續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加強與東盟、中東、「一帶一路」國家聯繫,並與內地企業加強在資源、人才配對上加強合作,為國家吸引更多外來投資和國際合作機遇,令香港繁榮穩定,亦為祖國建設、民族復興上發揮關鍵作用。
作者黃敬是香港河源社團總會主席、香港社建協會會長。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