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汝恒|低碳未來有賴於科技創新 把握綠色轉型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極端天氣今年肆虐全球,熱浪、洪水、乾旱、颱風席捲各地,應對氣候危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國際議題。剛閉幕的中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亦強調推進綠色發展、加快綠色轉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香港作為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鄰近祖國,應發揮核心樞紐作用,積極發展綠色經濟,協助大灣區建立符合國際準則的碳市場,攜手協助中國邁向雙碳目標。

來稿作者:趙汝恒教授

協助大灣區建立碳市場

作為大灣區的核心引擎之一,香港在帶頭推進國家雙碳目標,融入大灣區及國家發展大局的過程中擔當重要的角色。剛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提及,要推動香港成為內地、海外政府和綠色企業的首選融資平台,在香港建設國際碳市場,支持港交所推展與廣州金融機構在碳市場發展的合作。

作為國際標準的擁護者,香港可依託國家和廣東省成熟核證自願減排機制,加強國內與國際標準對接,積極參與規劃大灣區統一碳市場,建設與國際接軌的碳標籤和碳標準、市場導向的跨境碳排放配額交易與拍賣制度,推進中國碳市場對外開放,向綠色低碳轉型,同時強化香港成為內地的離岸風險管理中心的地位,滿足對全球轉型基金(transformation funds)的龐大需求。

實現碳中和科技創新不可或缺

「碳中和」並非只是一個目標,而是一個長期行動,支持創新科技的開發及應用將有助實現目標。多年來,港府持續投放資源於環保科技的研發和應用,包括成立創新及科技基金支持綠色發展項目,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以及四億元的低碳綠色科研基金,推動香港低碳轉型。

筆者建議政府加大創新及科技基金投入,支持環保科技研發專案,以科技園、數碼港與高等院校的創新創業平台為切入點,支持有潛力的初創企業,同時提供一系列的培訓、宣傳推廣、融資對接等服務,鼓勵環保創新技術的商業化。對於技術含量較高、但市場認識度不足的初創產品,港府可成立專項補助基金,為企業試用環保創新技術提供誘因,亦減輕初創企業的負擔,完善創科的生態圈。《施政報告》中提到的產學研1+計劃,亦可積極引進綠色科技,政府亦應帶頭使用創科企業的產品。

研究氫能的可行性

綠色氫能近年快速發展,被視為潔淨能源及實現碳中和的理想選項。全球正積極拓展氫能源,本港的電力供應商亦在探討以綠色氫能取代天然氣發電,但綠色氫能是生產自可再生能源,何不直接使用可再生能源來滿足城市整體電力需求?就此,港府和電力供應商需闡明整個氫經濟如何在本港實行,同時亦可探討使用其他「顏色」的氫能,配合碳封存技術,為香港提供一個全面可行和穩定的零碳電力。

本港亦有意引入氫能汽車,現時各界正在討論氫能汽車和電動車的利弊,何者更適合在港應用以及各自面對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又或者有沒有空間同時使用兩種汽車。首架雙層氫燃料電池巴士早於今年7月份亮相,但由於並無相關法例,令車輛暫未能投入市場運作,反映綠色經濟發展成功的關鍵,需要法例與時並進。

與此同時,香港也應該與大灣區其他城市聯動,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吸納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優質科研項目和技術,甚至根據香港自身的特點,與個別與香港優勢互補的城市設立聯合科研專案,制定利好政策,吸引大灣區其他城市人才來港交流及深度參與項目研發和技術應用,更好促進落實低碳綠色科研發展。

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將於下月舉行,俄烏戰爭導致能源供應緊張,或會影響全球的減排進程。市場正注視各國領袖能否在會上團結一致,堅守減排承諾。作為全球主要的經濟體,中國在中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仍然維持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將用全球歷史最短的時間實現雙碳目標,為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展現決心與示範作用。香港必需把握機遇,協助國家邁向雙碳目標,為遏止氣候危機作出貢獻。

作者趙汝恒教授是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研究及創新)、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