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浪下的環境及生態局要更積極減碳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歐洲一帶受到熱浪侵襲,英國氣象局已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美國總統拜登據稱亦正考慮本周發布氣候緊急命令。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星期一(7月18日)在一場氣候對話會議上說「要麼集體行動,要麼集體自殺」,希望各地政府停止推諉、共同承擔責任。

天文台前助理台長梁榮武表示,大氣層内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持續增加是加劇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熱浪因此變得維持時間更長、溫度更高,而且本港在全球暖化下一樣難以置身事外,本世紀中平均氣溫將會增加1度,到世紀末時夏季平均高溫更可能會升4度,整體熱浪強度亦會增強。

香港情況雖不如歐洲熱浪般嚴峻,惟天文台亦已連續多日發出「酷熱天氣警告」,今年更加首次經流動應用程式發出「高溫天氣持續」特別提示,又預報未來數天會繼續如此,上水地區到周六的大暑甚至可能高達38度。相比起出入冷氣地方的白領和中產,劏房戶、戶外勞工要承受的煎熬尤其大。社會各界近日也相當關注市民因酷熱天氣中暑或脫水等問題,民政事務總署亦開放了18間臨時避暑中心供有需要人士入住。

長遠應對方為良策

然而比起這類短期應對措施,我們無疑更需要考慮如何透過長遠減碳提高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力。就在上個月中,自然與建築資產業界設計及諮詢公司凱諦思(Arcadis)發表《2022年可持續城市流動性指數》報告,當中關乎環保的「星球」排名評估空氣污染、可再生能源、溫室氣體、廢物管理等因素,而香港在這項目裏僅位列100個國際城市的第56位。

尤其是在相關公共政策配套方面,特區政府表現明顯有所落後。早前多位政治官員出席香港首輛雙層氫能巴士揭幕典禮,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致辭大談「發展新能源交通工具是全球大勢所趨,香港自然也不例外」云云,豈料現實卻是因為本地欠缺氫能車法例與加氫站等配套,導致氫能巴士暫時未能在路面實際測試及行駛,實在可謂一大諷刺。

城巴為首架雙層氫能巴士舉行揭幕典禮。(李澤彤攝)

今屆政府進行架構重組,將原有的環境局擴大為環境及生態局,用意本來是要讓它能夠更好地負責氣候變化等事宜。然而,從行政長官李家超起初公布自己參選政綱開始,去到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上任大半個月的今天,市民卻很少聽到他們談論會怎樣推動本港減碳行動,局長近日亦未見提及酷熱天氣問題,希望這不是代表本屆政府於氣候問題漠不關心。

評核減碳須訂指標

反觀近日政府官員與社會賢達紛紛舉辦學習會研讀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七一」講話內容,其中儘管沒直接提及氣侯與環保問題,但這絕非表示國家領導人對此就漠不關心。事實上於今年初的中央政治局的集體學習會上,習近平便指出要加強統籌協調「雙碳(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動能源革命等,並且「將相關指標納入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

香港近年減碳策略最大問題,正正就是當局止於制訂目標保守的「藍圖」而無任何推行細節及具體指標。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月中完成「深圳和新加坡的減碳策略」研究,在檢視本地減碳策略時亦明言港府減碳策略因「過於保守」、「欠缺推行細節」而引起公眾及環保團體普遍關注。既然新一屆政府強調「以結果為目標」和訂立「關鍵績效指標」確落實施政目標,那麼環保方面是否也應該有類似安排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