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聲道|全面檢視本港牙科服務制度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語有話「牙痛慘過大病」。如果牙齒健康出現問題,不但年青人會頂唔順,對長者來說更是一大折磨。而香港身為全球最發達城市之一,政府本應可向公眾提供全面的牙科保健服務。但諷刺的是,香港即使有全球排名第一的牙醫學院、世界一流的牙科醫生,香港市民仍然要面對「無牙力」的問題,部份長者更慘成「無牙老苦」,本港牙齒健康問題可謂十分惡劣 。

來稿作者:劉學廉

人手和服務點嚴重不足

事實上,香港牙科問題在於不論人手和服務點均嚴重不足,導致市民遇上牙齒問題一直求助無門。

人手方面,本港牙醫的確質素高,但問題在於數量少。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一般工業化國家牙醫與人口比例為0.5:1000,經合組織(OECD)中至少20個成員國相關執業牙醫比例亦超過0.5:1000。但對比香港牙醫數量,現時全港僅有2,342名本地註冊牙醫,即約0.3:1000,人手比例本身已遠遠落後國際水平。同時,香港每年畢業的牙醫只有約50人,數量已相當緊絀,供應往往追不上需求。加上,接近九成的牙醫畢業後即投身私營市場,收費自然自由定價,香港病人亦只可肉隨砧板上。

另外,牙醫人手不足時,公眾服務點更少得有點可憐。目前全港有39間政府牙科診所,但奈何其服務對象只限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提供公眾服務的診所卻僅限11間。以九龍為例,全個九龍區有219萬市民,卻只有觀塘及土瓜灣兩間牙科街症診所,黃大仙居民如果有牙科問題只可跨區「睇牙」。

上述例子亦只是冰山一角,18區之中,油尖旺、黃大仙、沙田、灣仔、東區、南區、葵青及深水埗區皆沒有牙科街症診所,反而長洲和大澳卻有,究竟衛生署是如何決定牙科街症位置。同時,政府牙科街症診所服務亦限於止痛和脫牙,根本未有為公眾提供全面的牙科健康保障。

短、中、長期措施,多元組合解決牙科問題

筆者認為政府應制定短、中、長期牙科服務政策,完善整個牙科保健服務。短期上可推出全民牙科醫療券,嘗試將香港牙科病人分流到私營市場,減低對公營牙科醫療系統的壓力。中期則增加本港牙科醫學額、及參考上年落實的有限度醫生註冊條例,設計和落實有限度牙科註冊制度,透過培訓以至輸入人才方式,吸入新血到公營牙科醫療體系,擴大公營牙科醫療服務。長遠則落實18區牙科醫療診所,達致「區區有牙醫」。宏觀而言,政府必須透過多元組合,真正解決香港牙科醫療問題。

總括而言,筆者期望香港市民不用再做「無牙老苦」,人人有食力,香港才真正配得上擁有牙醫學院世界第一的美譽。

作者劉學廉是治港新政成員、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議員工作人員協會理事。文章的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