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聲道|不能只從「升格」來解讀港澳辦的轉變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3月16日中共中央及國務院公佈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將設立直屬於中共中央的辦事機構「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同時保留國務院港澳辦的牌子。本港很多媒體將焦點聚焦在此次機構改革方案中的「港澳辦」的變化,不約而同的認為將港澳辦「升格」,是中國應對日趨復雜的國際關係與地緣政治的重要舉措,是港澳管治能力的一種提升。而對於香港市民來說,「港澳辦」的「升格」亦或「加強對港澳工作的領導」……這些都未必與自身有直接且有感的聯繫,因此對於此次機構的改革方案,一些微妙的變化仍需用更加淺白的語言來解釋。

來稿作者:李曉迎

首先,此次改革其部分行政職能與角色將出現轉變。港澳辦自設立而來,所經歷的幾次改變,用市民熟悉的語境來解釋就是始於「前店後廠」時期,即中聯辦(或新華社)作為「前店」是港澳管治的前沿,港澳辦更多的是在後方做行政工作、制定政策,仿佛如「後廠」。中聯辦與港澳辦互不隸屬,常常讓不同人士可以利用這樣微妙的關係來鑽空子,辦事情一個一個試,中聯辦不支持,試試港澳辦,總能找到一個突破點。

「統籌協調、督促落實」打破舊格局

自反修例事件後,中央政府下決心調整港澳工作的尷尬局面,將這種各自相對獨立工作的模式改為由夏寶龍——這位副國級的主任來進行統籌和統整。這有一點像公司的重組,告別了「前店後廠」,改為「研銷統籌管理」的模式。這樣模式的好處就是,決定權與協調權得到了加強,但仍然是互相有區隔。無論組織機能,亦或部門的設置都有重複,效率雖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提升,在大是大非決策上能堵上漏洞,但仍效能不高。而此次改革,更像是科技公司的「研銷一條龍」服務,將過去職能重疊、權力分散、機構效能不高的弊病一次性解決。

其次,此次方案中增加了新的職能特別標出「統籌協調、督促落實」。新機構的工作劃分與職能包括:貫徹「一國兩制」方針、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依法治港治澳、維護國家安全、保障民生福祉、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方面的調查研究、統籌協調、督促落實職責。這最後的「統籌協調、督促落實」八個字則是中聯辦或港澳辦職能中未曾出現過的。

正如前文所言,過去的組織架構中,縫隙和漏洞可鑽的地方較多,在加之中聯辦組成人員多抽調於地方和各部委,背後人事關係與利益有時候非常微妙,因此時而出現政策常停留在口號中,落實程度就「因人」、「因部」、「因處」而異。很多政策無論是透過中聯辦反饋給港澳辦,還是港澳辦制定政策由中聯辦進行協調,都會出現「概念」被再定義情況。很多從事港澳工作的前線人員或基層建制派人士都深感無奈,而一些中聯辦的工作人員更有時會出現急功近利、對中央一些政策有恃無恐,將中央對港政策歪曲理解和執行的情況。故此在過去時而會出現政策文件的字面意思與實際落實時的執行方法大相徑庭,常常給人不知所措的感覺,政策解讀更是超越了一般人對中文詞彙的理解。

此次職能的變化中加上了「統籌協調、督促落實」八個字,不僅可以約束了港澳工作隊伍,更能讓中央政策準確的傳遞到香港市民的耳朵裏,讓政策文件是什麼意思,就是什麼意思,讓惠港政策對市民真正有感。

正視「中國共產黨」在香港的地位

最後,此次變化中最引人註目卻又是被忽略的則是機構冠以「中央」二字。在港澳語境中,「中央」常常代指中央人民政府,即國務院。而此次改革的「中央」則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即中共中央。對於港人來說「中國共產黨」幾個字,受不同因素影響,常常被視為「不可碰」、「不可提」,如洪水猛獸。自香港街頭第一次出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標語在巴士、電車上滿街走之後,一些人士就提醒過香港市民,應該逐漸適應和正視「中國共產黨」這幾個字。此次機構改革,正是在語境上的一次突破,未來新聞媒體再報道港澳政策,已經不再是從「國務院港澳辦」的語境下,而是「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即中共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

即便「國務院港澳辦公室」的牌子保留,亦或宣傳時仍用此機構發出,其背後的意義已經完全不同。對於很多香港市民來說,一直搞不清「中國共產黨代表大會」中對港澳議題的闡述和「全國兩會」對港澳議題闡述的區別。此次改革,將大大減少港澳居民因對國情和內地政治的不熟悉而造成的認知差異和混亂。此次機構改革,更加明確的宣告要正視「中國共產黨」在香港的地位,更是不要試圖妄想透過香港成為一些反華勢力的橋頭堡。當然也是讓香港市民明白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之間的關係,「中國共產黨」這幾個字或這個組織仍是香港市民要直接面對的現實。

作者李曉迎博士是香港未來教育協會總幹事。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