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珊|三原則有助更好發揮 區議會改革勢在必行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二(25日)向傳媒談及區議會前途問題,透露政府就地方行政及區議會的檢討改革工作已近尾聲,並透露改革後的地區治理架構(區議會)將嚴守國家安全、愛國者治港、行政主導三大原則。筆者認同區議會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革可望明顯提升社區管治效能,也解決了意識形態干擾民生服務的弊端。

來稿作者:楊莉珊

筆者認同特區政府的改革大方向,特別是三大原則。回看歷史,相當一部分區議會在2019年後被反對派劫持,甚至成為反中亂港的平台,引發社會呼籲改革區議會的聲音,甚至更有甚者認為應該直接取消區議會。筆者認為區議會做為香港治理架構中的最前線,有繼續存在的價值,但需要透過調整來確保區議會可以更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三大原則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區議會的改革勢在必行,主要因為過去區議會被選舉政治所害,意識形態主導地區行政,讓區議會在過去三年陷入泛政治化泥潭,大批亂港分子進入區議會,將其變成宣揚「港獨」、煽動顛覆政權、對抗中央、阻撓政府施政的政治平台。這些亂象說明現有的區議會制度存在漏洞和缺陷,已經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非政權組織 回歸地區諮詢原意

區議會是根據《基本法》第97條規定所成立非政權性區域諮詢組織,特首李家超透露,其改革必須遵守的三大原則當中,國家安全必須放在首位,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確保憲法及基本法規定的制度,有效及持久落實。這個組織必須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要堅決將反中亂港分子排除在區議會之外,確保地區治理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上,特區有效管治才能有所保證。第三,區議會改革的正確方向應該是回歸《基本法》初心定位,落實行政主導體制,特區政府必須抓緊地區治理工作,培養強而有力的地區服務隊伍,全面加強地區動員能力,才不會再度出現行政與政治的內耗。

區議會的設計原意是一個地區諮詢架構,是特區政府社會治理架構當中的最前線。區議會要同時發揮「耳目」功能與「助手」功能,一方面幫助特區政府掌握最真實的民意,同時協助政府將公共政策落實到社區當中並且做好政策解說工作。另一方面也是特區政府地區政務的實際操作者,在文化、康樂、環境衞生與居民福利等方面直接服務居民,可謂真真正正「為人民服務」。

過往區議會的產生辦法除少數委任議席外,所有區議員主要由選民直選產生。一人一票的選舉從政治邏輯上看似最能代表民意,但2019年的區議會選舉讓社會看到另一個故事,那就是一人一票的選舉在特定的社會情緒下,會很容易淪為政治情緒的發洩口,最終讓過往三年的區議會形同虛設,甚至在反對派議員大量請辭之前,還淪為政客操弄意識形態的平台。

筆者以為,區議會的主要功能在於服務、諮詢而非政治表演。其產生辦法應思考如何有利於吸納更多地區資深和專業人士參與地區事務,有利於發揮輔助特區政府進行基層治理的作用,不應以直選議席多少作為衡量其認受性和代表性的標準。坊間盛傳改革後的區議會產生辦法既保留選舉成份,也加入其他方式,相信更加可以不拘一格廣納人才,可以令社區匯集更多智慧。

我們看到完善選舉制度後產生的立法會,一改過去政治內耗的風氣,議事效能大大提高。因此可以合理期望完善選舉制度後的區議會可更集中、全面地探討和解決地區問題,把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落到實處,切實解決民生難題。

作者楊莉珊是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