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借鑑日本「超老齡化」社會的應變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新加坡的整體生育率過去20年來逐年遞減。2000年是1.60,2010年是1.15,來到2020年是1.10,2021年微升至1.12,而2022年居民整體生育率僅1.04,創歷史新低。可見,出生率長期以來達不到2.1 的替代水平。

4月20日,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在國會指出,到了2026年,新加坡每五個人有一人在65歲以上,三年後進入「超老齡化」社會。三年瞬間即逝,因應「超老齡化」社會迫在眉睫。

來稿作者:陳文坪

按聯合國的定義,一個國家或地區,21%的人口超過65歲為「超老齡化「社會。根據世界人口展望的數據,在2018年,全球65歲以上人口數已經破紀錄超過五歲以下的人口數。世界發達或中產階級佔多數的國家趨向老齡化是普遍現象。

其實,不單是新加坡,大中華區的台灣,2025年就進入「超老齡化」社會,比新加坡還早一年。香港的整體生育率過去20年來與新加坡相去不遠。2000年是1.03,2010年是1.13,來到2020年降到1以下,只有0.87。2021年媒體報道,香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10年間增長了近36%,預計到2022年,老齡人口將達到283萬,佔香港全部人口的23%。可見,香港比新加坡、台灣更早步入「超老齡化「社會。

「超老齡化」社會對勞動力供給、資本積累以及勞動生產率都將產生不利影響,進而阻礙經濟增長潛力的提升。 在減少勞動力供給方面,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意味着非老年人口比重下降。那意味着,人口老齡化的結果必然是導致勞動力供給下降,潛在經濟增長率面臨下行的壓力將難以避免。

香港已進入「超老齡化」社會,新加坡在三年後也步其後塵。這是值得各方探究與正視的「大問題」。日本是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2020年,日本65歲以上人口數量創下歷史紀錄,達到3600萬人,佔總人口的近30%,迎來了「超級老齡化」社會這一「稱號」。

然而,民以食為天。「超老齡化」社會給餐飲業帶來的衝擊如人手短缺、業務擴張、服務素質等影響都是深遠的。特別是一些小餐飲店家,在勞動力欠缺下,將難以為繼,甚至走入歷史。美食、美味,也將慢慢失傳。

如何克服「超老齡化」社會問題?相信各政府都有研究。不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人口老齡化早在上個世紀就出現。20多年後,「超級老齡化」社會就更加明顯。然而,在因應老齡化勞動力不足方面,各種各樣的自動化、自助化在服務行業應運而生。

今年3月初,筆者到大阪等地旅行。到餐飲店用餐時,才知道沒有服務員招待客人。餐飲店經營者幾乎採用電腦化、自助化來減輕對人力的依賴。筆者光顧的餐飲店只有兩個老夫婦,卻能經營一間大約有20個座位的飲食店,打理得井井有條,乾淨整齊。筆者特地站在前台往廚房一看,只有老夫一人主廚,而老婦負責把煮好的食物送到前台後通知食客。

餐飲店如何能做到呢?店裏有兩部點餐機器(電腦),它事先把所有提供的食物名稱、圖片、價格,放置在電腦介面,日、英、中文字都有,方便點餐者使用。當用餐者確定食物數量及付完錢後,廚房就會收到訊息,並進行烹調。烹調完成後就把食物送到櫃枱,然後告知食客領回食物。

因此,食客從座位尋找、到點餐、再到茶水供給都須自助服務。這樣的自助方式,從中節省了點菜、收銀、茶水服務的人力。即便自己想多加點白飯,也可(須)自助,到「機器飯桶」添加。

餐飲業在因應「超級老齡化」勞動力不足問題上,採取自助服務、電腦化的方式來減輕工作人員的負擔,並節省人力資源。日本餐飲業所採取的應對措施值得本地業者到日本各地觀摩取經,進一步了解日本在這方面的經驗。

除此之外,在法律層面,自2021年4月起,日本也實施修訂後的《老年人僱傭安定法》,為有意願的老年人提供就業機會,鼓勵企業僱傭老年人至70歲,從中保障老年人的就業福利。

如何更好的克服「超老齡化」人力的不足,日本在應對「超級老齡化」社會的衝擊方面是值得「後來者」加以參考與借鑑的。

作者陳文坪是新加坡時事評論人,關注新加坡、馬來西亞、中港台等地的政治時事和經濟民生。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