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點論政| 全方位融入大灣區發展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一直以來,不少人都喜歡拿粵港澳大灣區跟三藩市灣區比較。自從今年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在三藩市舉行後,重提這種比較的人又多了。這當然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大灣區無論從經濟規模還是人口數量上來看,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雖然大灣區只佔全國人口的5%,卻為中國國民經濟貢獻了12%。所以除了三藩市灣區,還有人喜歡把大灣區跟大東京地區和紐約都會區相提並論。畢竟,只有旗鼓相當才能互相比較。

來稿作者:劉仲恒

有研究機構估計過,到了2030年,大灣區的經濟規模將會達到3.6兆美元。其中,貿易物流、金融服務和創新技術研發將會最受益於大灣區的生態系統,而獲得最好的發展。這三個產業都跟香港密切相關,本港也是這三個範疇中的領導者,再加上國家的政策支持和香港自身的高程度國際化,使香港有理由,也應該有自信採取更主動的角色,全方位地融入大灣區的發展。

在貿易物流方面,香港融入的重點應該放在技術方面的提升。要增加粵港跨境貿易和物流的發展,例如鼓勵業界通過創新科技和自動化,提升效率和生產力,當中發展「智慧港口」、政商雙方合作建立港口社區系統、促進信息互聯互通都是值得鼓勵的做法。

至於在金融服務方面,香港本身就是國際金融中心。筆者認為,香港在金融服務方面跟大灣區的融合應該注重在人才方面,例如研究金融業從業員牌照互認的可行性,以及運用本港的優勢,為雙邊的金融業從業員提供培訓,便利香港和內地在金融服務人才方面的雙向流動。其實,我們既然要打造一小時生活圈,就應該更具創意,推動像「大灣區工作證」這樣的概念,好讓香港甚至海外的金融專才可以更自由地在大灣區工作和流動。

而在創新科技方面,香港的融入可以更具體,例如政府可以加快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科園的建造和招商引資的工作,讓創科發展工作可以盡快進駐和展開。另外,筆者也非常讚成政府明年起分階段在數碼港建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建議。因為只有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在本港建成了,才能配合「再工業化」的進程,提供所需要的算力需求,並從香港出發,把再工業化的波瀾推動到整個大灣區。

老實說,香港在融入大灣區時,必須做到義無反顧,因為有國家的政策支持,還有甚麼後顧之憂呢?《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早已明確表示,國家的願景是推動大灣區的經濟協同發展,發揮三地互補的優勢,最終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而香港作為區內的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有責任發揮核心引擎的作用,善用優勢,增強對周邊地區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作者劉仲恒是放射科專科醫生、香港大學公共衞生碩士、團結香港基金顧問。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