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傳奇外交家基辛格辭世,給中美關係留下了什麼?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在當地時間29日與世長辭,這被認為是當代外交界的一個巨大損失。雖然美國國內和其他國家對其一生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基辛格博士在那個被冷戰陰霾籠罩的時代,幫助美國縱橫捭闔,並在一次次重大歷史事件中展現出了超群的政治智慧,進而推動了世界格局的轉變。

當然,他最為被稱道的外交貢獻,應當是促成了中美兩國在20世紀70年代打破堅冰,走向全面恢復外交關係。直至今日,基辛格不僅給世界留下豐富的外交遺產,也在學術上和思想上留下了等身著作。基辛格的離世也促使我們不得不去思考一個問題:當美國外交界和戰略界失去了一位理性的智者長老,未來的中美關係應該朝著怎樣一條道路繼續前行?

來稿作者:白石、劉佳星

基辛格:充滿智慧和魅力的外交家

在歷史上,偉大的人物往往都是具有爭議性的。基辛格也是如此。看看西方媒體對他的評價便可知一二。BBC和CNN同時用「具有爭議的外交人物」來形容他。雖然如此,但不能否認基辛格備是當代最有影響力且最有魅力的外交家。

正如時任美國國務卿克里所評價的那樣,基辛格「給我們闡述了現代外交的內核,就是『穿梭外交』和『戰略耐心』這兩個詞彙。」

發生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是埃及、敘利亞聯合進攻以色列收復失去領土的戰爭。這場戰爭使美國逐漸墜入戰爭邊緣。戰爭爆發後,美國持續向以色列空運大量武器,使得以色列處於戰爭的主動方,這讓人們不得不擔心阿拉伯世界對美的反抗升級,甚至可能進一步引發美蘇之間的鬥爭。這種情況下,為了緊急尋求促使以色列軍隊從埃及和敘利亞領土撤軍,基辛格在7個月裡往返于各方的首都之間,尋求達成有限的目標。可以說,基辛格當時成為了最忙碌的外交官,這在美國外交史上是前所未有的。1974年1月《紐約時報》曾運用「穿梭」一詞來形容他的外交活動,這已成為對基辛格的完美肯定。

基辛格在1973年中東戰爭時通過「穿梭外交」不僅迷惑了阿拉伯國家,為以色列轉敗為勝爭取了寶貴的時間,也讓以色列做出了重大讓步,從而緩和了阿拉伯國家的憤怒,並且避免了蘇聯的介入,最終使得美國從中得到了最大化的收益。

「戰略耐心」主要是形容基辛格在戰略上看得長遠,在大國博弈和平衡上展現的政治胸懷和智慧。

令美國陷入泥潭的越南戰爭,也令基辛格一生詬病最深。當時,尼克遜政府擴大了美國在越南的戰爭烈度和範圍,並對老撾、柬埔寨進行持續的轟炸,導致數十萬人的傷亡。這些決策的背後都有基辛格的身影。

隨著美國在越南戰爭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尼克遜迫切需要找到一條出路。基辛格果斷給出他的答覆——「外交途徑是唯一可行的出路」。但外交談判哪有那麼容易?於是,他開始玩起了「大國外交平衡」戰略。為了使美國走出被動局面,這位尼克遜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深諳美國需先跟中國達成和解,才能進一步擺脫越南戰爭,並在美蘇關係中掌握主動權。

雖然左翼批評他是「戰犯」,右翼批評他是「親共產主義者」,但基辛格其實是基於美國國家利益的現實主義者,他的外交藝術都是從美國的國家利益為出發點。美國在冷戰中能夠扭轉不利局面是離不開基辛格的智慧的。

「我一生中一半時間都在為美中關係工作」

1972年春,尼克遜總統在西方世界的一片驚訝聲中,對北京進行了訪問。在尼克遜這趟「破冰之旅」的背後,基辛格是真正的「破冰人」。為了促成尼克遜訪華,基辛格於1971年7月借道巴基斯坦秘密前往北京。在北京,基辛格見到了周恩來總理,並達成了中美領導人會見的安排,然後秘密返回巴基斯坦。這一切都是在極度保密的情況下進行,甚至連當時的美國國務卿羅傑斯都被蒙在鼓裏。

中美「破冰」在冷戰背景下被認為是美國對抗蘇聯的「一副好牌」,也正是因此塑造出的中美蘇戰略三角關係令冷戰格局發生了重大轉變,為日後中國與西方世界實現緩和並恢復外交關係奠定了重要基礎。這也體現出中美兩國偉大的外交智慧。因此,基辛格被譽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在對華關係上,基辛格的智慧和遠見得到了最大的體現。在20世紀70年代,當美國上下都把「共產黨中國」視為仇敵之時,基辛格能夠從美國長遠戰略利益和客觀現實出發,敢於邁出接觸中國的一步是十分需要勇氣的。因為他看到了新中國是世界的重要組成,無法繞開,美國遲早都要與新中國打交道。中美之間不只有衝突和競爭,更重要的是合作。中美合作必然會給美國和整個世界帶來巨大收益。這已在隨後的50年中美交往中得到驗證。

近年來,中美關係經歷許多波折。一方面,美國的國內政治和國內治理出現了問題,黨爭越來越極化,貧富差距不斷拉大,中產階級嚴重縮水,但是美國執政者不願意做出改革,反而將問題轉嫁到國外,特別是中國身上。另一方面,隨著「價值觀外交」在美國大行其道,對華競爭和對抗似乎成為了美國政界的主調,誰要是談合作就被視為是「親華」甚至是「親共」。在「價值觀」的有色眼鏡下,美國政界似乎已經失去了如何與不同制度的國家進行正常交往的勇氣和靈活性。

恰恰在這樣的嚴峻氣氛下,我們會發現基辛格建議的可貴。他說,「至關重要的是,我們要相互學習;至關重要的是,我們不應該以脫鉤的方式開展下一步工作。」

如今,這位「一生中一半時間都在為美中關係工作」的外交家離世了,美國外交界失去了一位智慧長者,中美關係失去了一位和平的推動者。未來,當美中關係走入迷茫時,我們一定要記住基辛格的忠告:「美中之間的和平與合作至關重要,符合兩國和世界的利益。」

作者白石是內地資深媒體人,劉佳星是北京外國語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