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盲跟煙稅75%建議 香港水土不服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簡永哲

財政預算案本月尾出爐,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建議再加煙稅至75%,將香煙售價提高至120至130元,認為達到這個「世衞標準」便可做到政府設定的2025年KPI——將吸煙率降至7.8%。以加煙稅作誘因逼戒煙為主要控煙策略是否有效,一直備受質疑,因以往2009至2014年期間3次加煙稅,吸煙率僅下降了1.2%,跌幅亦與往後無加煙稅的八年期間相若,代表加稅措施成效極低。況且現時本港9.5%的吸煙率已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筆者認為,政府的控煙思維要突破這個樽頸,只重複跟從委員會的「山埃貼士」加煙稅,徒令私煙問題惡化,政府必須三思而後行。

本港自2009年至今,總共4次加煙稅,最近一次是去年初,政府沒有理會報販協會等多個團體反對,大幅將煙稅加至零售價約64%。今年預算案公布前,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主席湯修齊再次發功,稱要達到政府定下的7.8%吸煙率目標,需要在不足兩年內減少逾10萬名煙民,形容情況刻不容緩,但提出的建議仍是獨沽一味 — 加煙稅。委員會今次建議將煙稅加至佔零售價75%,並說要每年按通脹調整,確保「效力」不被削弱。

「煙稅要佔零售價75%」其實只是世衞的普遍建議,惟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及一些個別學者,將其視為黃金標準。其實,根據世衛2021年報告,在逾190個國家或地區中,頭十個高煙稅比的地方,吸煙率都高過香港,其中最高煙草稅的保加利亞、土耳其、芬蘭等地(全部達84%或以上),吸煙率全都處於高水平,保加利亞32%、土耳其26%、芬蘭15%,反映一個地方的煙稅佔比高低,其實與吸煙率之間無直接關係。相反,許多煙稅佔比低於香港的地區,吸煙率亦可以比香港低,例如印度,煙稅佔比57.6%,但吸煙率只有7%。

最重要的是,原來在世衞的網站有列明,這項「煙稅要佔零售價75%」的建議有些附帶條件要跟從,其中包括實施高煙稅的政府,與鄰近經濟體系的煙稅政策上必須有所協調,要妥善處理因加稅而拉闊兩地煙草價格差距的問題,亦即是香港每次加煙稅都要面對的「跨地域非法走私」問題。

眾所周知,香港與內地、台灣等類近地區物價價差距甚遠。如果跟隨吸煙與健康委員會的建議,將煙稅增至100元,加上煙商生產成本及利潤約28元,本港的香煙售價會提高至120至130元,煙價將會是內地的5至6倍。內地與香港跨境運輸及人流頻密,固然會加劇非法走私問題,所以硬將「煙稅75%佔比」套用在香港,結果只會水土不服。

另外,吸煙與健康委員會早前記招引用的吸煙率是2021年的9.5%﹐以兩年多前的數據預計煙稅佔比加至75%,可令本港吸煙率降0.7個百分點至8.8%,並不專業也不夠科學。雖然2023年新數據未公布,但委員會如確信去年加煙稅有效,有關減幅應更進取,估算亦應更準確。無論如何,再加煙稅可降0.7個百分點的假設,實在值得相榷,因為從數據可見,世衛的建議對某些吸煙率仍然相對高的國家或許有明顯效用,可是香港的吸煙率由回歸前大約15%,降至現時的9.5%,在已發展地區中屬極低水平,再重複又重複加稅,似乎已經無甚作用。

以減肥作例子,要由200磅減至175磅,可能只需減少食雪糕零食就可輕易做到,但要再減至150磅,單是減少食雪糕零食已不可能。同一道理,筆者相信,香港要再進一步降低吸煙率,再依賴加重煙草稅這舊招、盲目追求所謂國際建議實難再湊效 。

事實上,吸煙與健康委員會曾「鬼拍後尾枕」承認,加煙稅的好處是推行成本及投入行政資源低,難聽一點,即是這種方法最慳水慳力。要成功從來沒有容易的捷徑,既然很多數據引證世衛建議的標準沒有統一的針對性,就不應再執着地盲目跟追求75%這個建議水平,政府必須整合一套切合本港情況的控煙策略,從教育、宣傳、立法等多個層面,按年齡層及性別適度推行,才有望達到所定的KPI。

作者筆名簡永哲,現為自由工作者及公共政策顧問。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