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政府應加快推動電動渡輪的應用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劉銳業、于承忠

渡輪服務在香港有超過百年歷史。昔日的渡輪服務是接載巿民往來香港島和九龍,主要的經營者是成立於1898年的天星小輪,輔以一些小型電船「嘩啦嘩啦」。其後於1923年油麻地小輪(即香港小輪)成立,服務範圍包括載客及汽車渡輪,穿梭港島和九龍多個碼頭。1972年第一條過海隧道建成後,渡輪的重要性漸漸下降。

但隨著香港人口增加,九十年代開始,在離島或較偏遠地點陸續建成大型住宅區,加上中環至尖沙咀航線廣受遊客歡迎,故此對渡輪的需求又逐漸增加。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港有10名渡輪營辦商提供合共21條定期領牌乘客渡輪航線 ,提供往來離島以及港內線渡輪服務。此外,當局又發牌給「街渡」,為持牌及專營渡輪未能兼顧的偏遠沿海小村落提供服務。在2023年,渡輪乘客達約三千九百萬人次。

政府早於2019年的《施政報告》中宣佈會撥款資助服務離島的航線,在2021年起分兩個階段為11條航線,全面更換較環保及有新配備的船隻,涉及約47艘船。2021年8月兩間渡輪公司就首批22艘船發出聯合招標,當中包括4艘混能船及兩艘使用柴油-電力系統的船隻, 料涉款約25億。首階段22艘將陸續抵埗,其中3艘預計於3月啟用,包括由新渡輪營運的「新明珠2號」和「新明珠8號」來往中環至長洲及梅窩,以及港九小輪營運的「港九1號」來往中環至坪洲。新船由碳纖維或鋁合金建造,由於船新重量減輕,可減低氮氧化物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其後,政府在2021年6月公佈《清新空氣藍圖2035》,包含「健康宜居、低碳轉型、比肩國際」的願景,目標是讓香港於2035年前成為空氣質素媲美國際大城市的宜居城市。《清新空氣藍圖2035》的其中一個主要方向是多方面(包括運輸業)採用綠色技術。其中,政府落實資助4條港內航線建造及試驗電動渡輪和相關充電設施,並在離島渡輪航線的新船隻資助計劃首階段全數資助數條主要離島渡輪航線的營辦商建造新混合動力渡輪。

不久,政府在2021年10月8日公佈《氣候行動藍圖2050》,以 「零碳排放、綠色宜居、持續發展」為願景,提出香港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碳中和的策略和目標。發展綠色運輸是其中一項主要減碳策略和措施,以達致《氣候行動藍圖2050》下於2050年前車輛零排放和運輸界零碳排放的長遠目標。為爭取在 2035年前將碳排放總量從 2005年的水平減半,以邁向2050年前達致碳中和的目標,政府在2022年施政報告中確定於2024年或之前與全部4間港內航線的渡輪營商合作試驗電動渡輪。

為推動在本地試驗電動渡輪,政府在預留了3.5億元推行電動渡輪先導試驗計劃,資助渡輪營辦商建造電動渡輪和相關充電設施,以及在24個月試驗期內操作電動渡輪所涉及的營運、保養和維修開支。參與試驗計劃的港內渡輪航線包括天星小輪來往中環至尖沙咀航線、新渡輪來往北角至紅磡航線、珊瑚海船務來往西灣河至觀塘航線,以及富裕小輪行駛啟德、紅磡、尖沙咀、中環、西九龍的水上的士。每輛電動渡輪成本約5,000萬至8,000萬。政府已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制訂試驗計劃詳情、監督進度和評估電動渡輪表現。環保署則負責聘請顧問設計電動渡輪和充電設施,並協助渡輪營辦商準備建造電動渡輪的公開招標工作。本地造船工程師和學者會與工作小組代表組成專家小組,參與制訂電動渡輪的設計方案。渡輪營辦商會已開展建造電動渡輪的招標工作。

事實上,新加坡和中國台灣已經開展有關電動渡輪的應用。新加坡的三艘全電動渡輪由蜆殼集團(Shell)和本地造船廠合作建造,每日可接送3000名乘客往返蜆殼能源與化工園。全電動渡輪各有200個座位,每年乘客量預計為180萬人次。 三艘全電動渡輪每年預計可減少6258公噸的碳排放量,並可每年節省1952公噸的燃料。在台灣,高雄市政府獲補助新臺幣1億元(約2700萬港元)採購2艘無污染的電動渡輪及岸上快速充電設施,替代船齡老舊柴油引擎渡輪,每年可減少278.2公噸碳排放,有效減少原先船齡老舊柴油引擎渡輪排放黑煙之情形。電動渡輪可乘載約85名乘客、23輛電單車,為民眾供搭舒適搭乘環境。

展望將來,本港渡輪業將迎來更多的機遇,這包括有至本地旅遊,如維港遊、大嶼山保育、每月煙花匯演,必然會吸引遊客及本地巿民乘搭渡輪。此外,政府未來將有大規模都巿建設發展計劃,包括有交椅洲填海建造人工島填海計劃,預計未來對渡輪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隨著電動渡輪的建造和充電技術日漸成熟,政府應加快推動電動渡輪的應用,與此同時,政府應增加電動船叉電站數量及能力,以滿足各持份的期望與需要,使其達致205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

作者劉銳業博士是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暫任學生事務總監及高級講師,于承忠博士是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客席講師、認可ESG策劃師CEP®。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