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海明察|「家超經濟學」下的「無處不旅遊」缺什麼?

撰文:梁海明
出版:更新:

梁海明專欄|寰海明察

在旅遊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重要推力的今天,香港特區政府若要配合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除要進一步推動多元化旅遊之外,亦要將新興科技作為助力旅遊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善用新興科技挖掘和吸引更多遊客前往香港。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分析,我們發現內地對香港文化較有興趣的地區有廣東、福建、上海等十個省、市和自治區。

若然特首李家超未來真有推動「家超經濟學」的計劃(有關「家超經濟學」,詳見拙文〈 香港有無可能出現「家超經濟學」?〉),相信通過新興科技力量,以「時時有驚喜、無處不旅遊」的理念,推動香港打造「盛世之都」,以此建設「旅遊強區」助力經濟發展,應是「家超經濟學」其中重要一環。

在科技不斷發展革新的當下,智能互聯、AI(人工智能)和AR(增強現實技術 Augmented Reality)和VR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等領域更多的技術進步,已對旅遊業產生重要影響。尤其是若然我們要了解內地哪些省市自治區的遊客對香港文化較有興趣,較有意願前往香港旅遊,完全可以結合多種大數據和AI技術,可以較為准確地評估內地各省市自治區對香港文化的熟悉和感興趣程度,並列出排名。

首先,利用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進行文本挖掘,從內地各社交媒體、新聞報道、論壇等渠道獲取各地民眾關於香港的討論和評論,並通過情感分析模型(Sentiment Analysis Model)以確定這些文本中的情感,以評估內地民眾對香港文化的熟悉程度和態度。其次,使用社交網絡分析(SNA)技術,分析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的用戶互動數據,確定不同省份用戶對香港的關注度,同時通過影響力分析識別關鍵意見領袖(KOL)在內地不同省市自治區的影響力及其對香港相關話題的討論。

再次,借助地理信息系統(GIS)分析位置數據,利用手機位置數據了解各省市自治區居民訪問香港的頻率和停留時間,並通過交通流量分析掌握各省市自治區民眾到香港的旅行流量。

最後,通過機器學習和統計分析,進行聚類分析識別對香港熟悉度較高的省市自治區,並使用回歸模型(Regression Model)預測不同省市自治區民眾對香港的熟悉程度。同時,通過搜索引擎(百度、搜狗和谷歌等)數據分析與香港相關的搜索數據,了解各省市自治區對香港的關注度;以及通過旅遊數據分析,利用香港旅遊機構提供的遊客數據,確定來自各省市自治區的遊客數量及其在香港的活動情況。

綜合利用上述大數據和AI技術,我們可以初步挖掘出對香港文化較有興趣和了解的內地前十個省市自治區排名,具體如下圖所示。

通過上述分析可見,內地對香港文化最熟悉的省市是廣東省和福建省。這兩個省份與香港地理上鄰近,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廣東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區,如廣州、深圳和惠州等城市,與香港有著深厚的歴史淵源和經濟聯繫,粵語也是兩地通行的主要方言,進一步促進了文化的相互影響。福建省則因閩南文化與香港有一定的相似性,加上兩地人員往來頻繁,特別是在廈門等沿海城市,對香港文化的接受度和熟悉度也相對較高。

除了廣東省和福建省,內地還有其他一些省市對香港文化也有較高的熟悉度,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內地多個省市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繫。比如江蘇、浙江、上海和北京等經濟發達地區,經常與香港進行商業合作和交流,這使得當地民眾對香港的商業文化、生活方式等有較多了解。

二是香港是一個重要的旅遊目的地,每年吸引大量內地遊客。內地南方地區如湖南、江西、湖北和安徽等省的民眾,通過旅遊對香港的文化、美食、娛樂等方面有了直接的體驗和了解。

三是香港的高等教育質量在亞洲乃至全球都頗具聲譽,吸引了大量內地學生前往求學。特別上述十省市的許多家庭選擇將子女送往香港的大學讀書,這些學生及其家長自然會對香港文化有較深的認識。

四是香港影視作品在內地有廣泛的影響力。廣東、福建、浙江等地的居民對香港的電影、電視劇、音樂等娛樂文化非常熟悉,在這些地區擁有大量的粉絲。

五是移民與親屬關係。上述十大省市的民眾多有親屬在香港居住,這種密切的親屬關係使得兩地文化交流更加頻繁,這些移民及其家人對香港的生活習慣、節慶活動等自然非常熟悉。

通過上述分析,相信只要香港政府和各業界持續推廣香港,那些對香港文化較有興趣和了解的內地前十個省市民眾,未來有機會會繼續前往香港旅遊。若要更多吸引對香港文化不了解的內地省市民眾到香港旅遊,香港特區政府則可考慮通過大數據和AI技術,以此制定更加精准和高效的吸引遊客策略,以下是一些建議措施。

其一,利用大數據分析內地各省市民眾的興趣、行為習慣和消費能力,創建詳細的用戶畫像,並根據這些數據定制個性化的旅遊推廣內容,精准投放廣告。通過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對社交媒體、論壇和新聞中的文本進行情感分析,了解內地民眾對香港的認知和態度,及時調整宣傳策略。

其二,使用社交網絡分析(SNA),識別內地各省市的關鍵意見領袖(KOL)和影響力較大的社交媒體賬號,邀請他們發佈與香港文化相關的內容,帶動更多人的關注和興趣。並利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技術,開發旅遊內容推薦系統,根據用戶的瀏覽歴史和興趣偏好,智能推薦個性化的香港旅遊信息和行程規劃。

其三,通過程序化廣告平台,在內地用戶常用的社交媒體、視頻平台和搜索引擎上,精准投放與香港文化和旅遊相關的廣告,提升廣告效果和轉化率,並利用AI技術,根據實時數據表現,動態調整廣告創意和投放策略,確保廣告內容始終新鮮有吸引力。

其四,通過大數據分析,識別內地各省市民眾關注的熱點話題和趨勢,策劃相應的香港文化活動和旅遊產品,吸引他們的興趣,同時監測和分析內地用戶參與香港相關活動的情況,如線上直播、互動問答等,根據參與度數據優化活動內容和形式。

其五,利用大數據分析遊客在香港的行為軌跡和消費習慣,優化旅遊路線、景點服務和配套設施,提高遊客的滿意度和旅遊體驗。開發智能客服系統和AI導遊應用,為內地遊客提供24小時在線咨詢、行程推薦和實時導航等服務,提升服務品質。整合社交媒體、搜索引擎、旅遊平台等多渠道的數據,形成全面的數據視圖,深度了解內地民眾對香港的興趣和需求。

其六,與內地的旅遊平台、OTA(在線旅行社)和社交媒體平台合作,共享數據資源和用戶信息,聯合推廣香港旅遊。通過大數據和AI技術的綜合應用,可以實現對內地各省市民眾的精準吸引和有效宣傳,提高他們對香港文化的興趣,從而增加赴港旅遊的人數。

隨新興科技蓬勃、快速發展,環球旅遊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機遇。要推動香港旅遊業的持續發展,香港特區政府更要緊緊依托高科技的力量。這不僅能讓「無處不旅遊」的理念融入更多高科技元素,以令內地遊客乃至全球遊客來香港的每一次旅行都充滿智能與便捷,更能助力香港特區建設成為「旅遊強區」。

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先進技術,香港特區能夠為遊客提供個性化的旅遊推薦、沉浸式的旅遊體驗,以及智能化的旅遊服務。「家超經濟學」也能在新興科技的助力下得到進一步拓展,實現旅遊、創新科技、文化和經濟之間的深度融合,從而推動香港的繁榮與發展。

作者梁海明是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

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