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方向|最低工資與時俱進 多管齊下保障基層青年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劉暢

近日政府宣布接納最低工資委員會有關法定最低工資檢討機制的建議,未來的最低工資將採用「一年一檢」的模式,並引入了一個綜合考慮通脹和經濟增長的計算公式。這一改變,無疑是對過去檢討週期的優化,體現了政策制定者對於勞動市場靈活性和基層員工收入保障的雙重關注。總體而言,「一年一檢」及優化計算公式納入經濟發展因素,相比之前的方案有進步,但也仍然有調整空間。

首先,最低工資的保障覆蓋率只有約1.5%,遠低於實施之初的6.4%,當時受惠人數達28萬。而35歲以下年輕人的覆蓋率更是只有0.9%。最低工資覆蓋率低下會影響基層工友的工作動力,即使他們再努力工作,希望自力更生,都未能獲得合理工資回報以滿足基本生活所需。最低工資與香港每小時工資中位數80.1元更是相差甚遠,甚至趕不上綜援和在職家庭津貼,最低工資基準過低,則難以充分鼓勵就業,也會失去其實際意義。此外,香港近年持續面對人口老化和生育率低的問題。要扭轉這一趨勢,必須為基層青年人創造更好的就業和生活條件。合理提高最低工資的水平有利於提高基層青年的就業意欲及收入,讓他們對未來生活多一份信心。

筆者認為,一方面,最低工資的參考基準應該進一步調升,可考慮把最低工資設定為每小時工資中位數的60%,作為合理水平的參考基準。另一方面,未來的最低工資調整應該在公式上再作完善,除現有部分外,也應考慮租金、就業情況及綜援等參考因素,使工資調幅更貼近基層的實際生活。此外,在聽取勞資雙方觀點時,也要更重視學術與專業的客觀分析,讓最低工資的調整有更全面深入的評估。同時,政府也應該積極重啟標準工時立法程序。長工時一直是香港職場的痼疾,嚴重影響打工仔的生活質素。目前最低工資只能保證基層青年吃得起「一餐飯」,難以讓他們有餘力規劃未來。提高最低工資基礎線,立法規管工時,基層僱員才能獲得足夠的休息時間和私人空間,思考人生方向,追尋理想,最終不僅是基層青年,整個社會都能受惠。只有從多方面著手改善年輕一代的處境,化解他們對前景的憂慮,香港才可能重現生機與活力。

要讓最低工資真正成為防貧「保護網」,不能只盯著統計數字。調整機制背後的價值取向應該是以人為本、體恤民情。只有最低工資水平能夠跟上低收入者的生活所需,才能激勵打工仔努力工作、自力更生的意願,讓基層市民真正分享到經濟發展成果,構建包容、團結的社會。政府和委員會應秉持開放態度,虛心聆聽各方聲音,持續優化最低工資水平及其調整機制,讓這項政策能夠與時俱進,充分發揮防貧護薄的功能。期待社會各界能夠重視基層勞工的生計,為他們提供必要而有尊嚴的保障。

作者劉暢博士是香港新方向總召集人。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