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學習.來稿】家長不改傳統心態,香港有非傳統學校也沒用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陳嘉豪

囝囝明年就要上小一,今年去了三個小一入學簡介會,當中有一間是新進學校,校長強調愉快學習,致力把學校打造成沒多少功課的happy school。這間香港非主流學校顛覆了傳統考試競爭模式,以沒有名次、沒有分數、學生在沒有成績比較下沒有壓力作賣點,驟眼看的確是能為家長和學生帶來多元選擇,令香港教育百花齊放。

然而就算是這些非主流學校的家長,我不排除他們當中絕大部份從來都不相信有愉快學習這一回事。

勤有功、戲無益、將勤補絀、十年苦讀寒窗下、懸樑刺股……中國人與生俱來的DNA就認定讀書和學習過程是艱辛的。跟愉快學習最貼近,最合理又最常用的解讀相信是「延後快樂」,譬如說你經過一晚苦讀翌日測驗取得高分,便會因為得來不易的成績而產生莫大的喜悅,但大前提是你必須經歷過痛苦的學習階段。

故此有不少就讀非傳統學校學生家長依然單一地以學業成績的標準來衡量子女,暗地裏為他們買補充練習惡補中英數,跟傳統學校家長靠催谷的心態根本沒有兩樣。

最近芬蘭、德國等地教育崛起,始喚起了部份人的醒覺。這些地方把我們視為教育的核心——功課、測驗、考試統統抽走,以遊戲學習、主動學習和主題式討論等多元活動取而代之。令人意外的是,學生不論在公開試或「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均名列世界前茅。究竟我們這條「操練」+「背誦」=「高分」的方程式是否真的牢不可破、無可替代?

研究顯示在我們的記憶金字塔中,傳統的聽課在經過24小時後「記憶存留」僅餘5%;如加入圖像「記憶存留」可升至20%;如加入小組討論或實際操作「記憶存留」可升至50%至70%;如能以多元方法教導及延伸運用,「記憶存留」則可升至最高的90%!諷刺的是,在今時今日的互聯網時代,採取這些方法的人數依然是跟這金字塔成反比,即最多人採用最沒有效率的課堂聽課;相反,最有效的多元方法配合延伸運用則最少人採用!

記憶金字塔(作者提供圖片)

究竟香港有沒有學校以這種多元方法來作為主要教學模式?不是沒有,但絕對是少數。以中小學計,估計不到總數的5%。反觀在歐洲,這類學校已佔了大多數,在芬蘭更達100%!

政府每隔幾年便會推出教育改革,實際上是小修小補換湯不換藥,官僚的僵化令教育工作者固步自封,TSA拉鋸多年搞出個類似的BCA便是一例。加上近年政治爭拗不斷,港獨、國民教育等議題耗用了不少討論的空間。看來,真正要跳出思想框架的應是政策制定者、老師和家長,否則愉快學習只會淪為空談,我們的下一代又再次淪為高分低能的考試機器。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